4月25日至26日,第五次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新区工作推动会在广州南沙新区召开。作为全国第六个、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近年来,南沙新区坚持协同推进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初步形成高质量发展态势。
如今,南沙新区从滨海滩涂上拔地而起、茁壮成长,城乡面貌今非昔比,载体功能全面提升,高质量产业集群集聚,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不断增强,教育医疗等民生工程不断提升,万亩湿地绿意浓,岭南水乡处处景,正朝着绿色智慧宜居的现代国际化滨海新城迈进。
制度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2012年9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广州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广州南沙新区成为全国第六个、华南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南沙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2014年南沙获批自由贸易试验区,2016年成为广州城市副中心。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隆重推出,南沙被确定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逐步形成了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的“三区一中心”发展新格局。
2012年到2018年,南沙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6%;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4%。2018年南沙新增市场主体4.2万户、同比增长58%;新设外资企业增长3.3倍。今年,企业和资金跑步进入南沙市场,一季度新设企业11213家,同比增长76.5%;实现合同利用外资49.8亿美元,同比增长46.7%;累计引进143个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系列数据显示,南沙新区改革创新成效显著,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南沙新区相关负责人董可介绍经验时提到,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累计形成439项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2018年营商环境在世行指标体系中模拟排名全球第29名。
其中,就包括推出实施商事登记确认制、“一口受理6+X”实现50项准入和准营事项同时办理、“国际营商通”实现离岸注册;建成全国功能领先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率先推出“线上海关”样板间、全球溯源体系、全球首个数字贸易综合服务系统等标志性改革。企业投资项目从取得土地到拿到施工许可15个工作日完成审批,“带设计方案”出让土地项目实现“交地即开工”。随着“数字政府”的建设,65%政务服务事项在南沙新区实现“零跑动”。
汇聚一批高质量产业集群
南沙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正在催生一批高质量产业集群。从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高科技新兴产业,到依托港口优势蓬勃发展的外贸新业态,南沙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已初现雏形,新一轮的发展能量正在积蓄,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不断增强。
在先进制造业发展上,已建成年产能60万辆整车的广汽丰田项目,形成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规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落户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恒大纯电动车及“三电系统”项目,推进广汽蔚来等项目建设,打造新的千亿级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落户东方重机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加快建设海尔智能制造中心。
南沙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科技产业。国际人工智能价值创新园区集聚160多家人工智能企业,落户科大讯飞华南人工智能研究院、广州智能软件产业研究院等四大开放平台,云从科技、小马智行成为“独角兽”企业。落户中科院南海生态环境工程创新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等海洋重大科创平台。发展特色金融产业,现有金融和类金融机构6429家,成为华南地区最大飞机船舶租赁集聚地。
作为世界第五大港口——广州港的主力港区,南沙港区已建成中国南部最具规模的集装箱、汽车和通用码头群,国际物流枢纽网格加速成形,航运要素进一步汇聚。南沙港区2018年集装箱吞吐量达1566万标箱,同比增长11.4%,商品车吞吐量突破100万辆。国际邮轮母港今年10月投入使用。开通100条国际班轮航线,航线通达全球200多个港口城市。2018年跨境电商保税网购进口增长37.6%(98.7亿元);汽车平行进口1.4万辆,成为全国平行进口汽车第二大口岸;邮轮出入境旅客增长19.3%(48万人次),居全国第三。
深化南沙与港澳全面合作
近日,南沙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传来消息,广深港高铁开通后,就有香港青年组团前来,一天在南沙注册了7家公司。
作为香港青年发展委员会委员,谢晓虹是南沙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的常客,2016年起,她先后多次到创汇谷参观。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后,她就决定要组织一批香港青年来南沙创办公司。“在这里注册公司可以提供很齐全的一站式服务。”谈及为何选择南沙,谢晓虹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成立,对香港青年而言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她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香港青年到南沙、到大湾区开展人文交流和实习实践。
发挥多重国家战略定位叠加优势,南沙以深化与港澳全面合作为重点,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推动要素便捷自由流动,充分发挥实施CEPA先行先试综合示范区优势,首创“粤港跨境货栈”项目,开通粤澳跨境电商直通车;国家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服务拓展至港澳地区。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合作,规划建设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粤澳合作葡语国家产业园,落户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香港科大(广州)、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
2018年,南沙新设港澳企业1504家(累计2872家)、投资额496亿美元,分别增长7倍和6倍。粤港澳青年创新工场等平台集聚了85个创新创业团队。
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
2019年4月2日,南沙大桥正式开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的首个投入使用的超级工程。南沙正通过构筑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体系,推动地理几何中心向区域交通枢纽转变。
随着广深港高铁全线开通、南沙大桥的建成,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的南沙,通过搭建高铁、城际、地铁、高快速路相互衔接的路网体系,成为促进高端要素流通的重要枢纽。
当前,南沙正高标准推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全面推行城市总设计师制度,引入国内外一流设计团队,优化提升重点片区规划,蕉门河中心区“城市客厅”功能显著提升,明珠湾起步区落户国际风投中心、国际贸易中心等一批产业项目。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也宣布落户广州南沙。
董可表示,下一步南沙将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扭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个“纲”,高标准建设“三区一中心”,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着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着力建设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着力提升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功能,着力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建设现代国际化滨海新城,为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作出更大贡献,在全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中勇当排头兵。
(据《中国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