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省清镇职教城,指示要上下共同努力办好职业教育,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关心和重视。在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视察时,总书记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习近平总书记还鼓励学生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如今一年时间过去,学校牢记嘱托,积极探索职业教育新路、正在向着智能制造方面转型发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座落于贵安新区的清镇职教城是一座现代化的职教新城,毗邻贵阳国家高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贵州多年来探索出的“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的职教办学模式得以彰显。而位于职教城内东区的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13建筑已经建成,包括教学楼、实训楼、宿舍楼等,其中机电1号楼和3、4号宿舍楼,是去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之后,经过一年发展新建成的,面积达30000平米的汽车实训基地的两栋建筑也已封顶,学校的多个体育运动场地也已建成,一座设施齐全的现代化学校已经成型。
在贵州,职业教育是实现精准脱贫、摆脱代际贫困的有效方式。贵州机械工业学校把招收贫困学生入学,帮助他们就业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也得到了去年前来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一年来,学校深入开展了职教精准扶贫,开办“威宁班”、“赫章班”,招收学生200余人,为更多贫困孩子搭建起实现梦想的舞台。
走进智能制造实训基地,赫章1班的30余名学生正在听老师讲解机床操作规范要则。大家一边聆听、一边记录,十分认真。了解完机器工作原理后,同学们分组开始动手,有模有样地操作起来。而在学校,这样的助贫班级一共就有5个。
赫章1班学生王招学说:“家里穷,高考没考好,就来到这个学校。我想好好学习,努力。通过这个平台实现美丽技校梦。”
为了更好的实现“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目标,学校从去年六月就在威宁、赫章等贫困地区免费招生。通过“双导师”制,以及助学、助帮、助规划的三助工作模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
精准扶贫班班主任蒋永彪说:“把学校最好的专业拿出来培养学生,他们的住宿费、学费、书费,还有技能鉴定培养等相关的费用全免。现在还将继续在赫章、威宁招生。另外,学校还要扩大在其他县,比如说望漠,从江等地进行招生,扩大精准扶贫的面。”
只有有了梦想的舞台,学生们才能够展翅飞翔。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视察时,对同学们表示,各行各业需要大批科技人才,也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大家要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希望同学们立志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境界,学到真本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这一年来,很多学生就是在总书记的温暖鼓励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毕业后顺利找到了工作。而那个拿着铝合金棋桌给总书记介绍工艺流程的学生——李明扬,也成功留校当上了一名实训老师。记者在数控机床前找到了他,尽管一年过去,但谈起当时的场景,他依然眼里放光、激动不已。
李明扬说:“我们吴校长向他介绍我是代表贵州省去参加比赛的选手,总书记就停下脚步和我交流,询问我一些比赛的情况,问我参加的是什么项目?问我比赛的评分标准是怎样的?然后我就如实回答他。我给他汇报完了这些情况以后,我就拿了我当时在数控铣床上制作的一个铝合金的象棋桌子给他讲,解释象棋桌子加工的工艺流程,还给他说这个棋局的含义叫做赤心报国。总书记听了以后,他夸我做得很好,勉励我要取得好成绩。”
小小棋桌,看似简单,却工艺复杂。从设计、画图、建模、编程、制造、打磨,所有流程全出自李明扬之手。作为获得贵州省技能大赛一等奖的选手,李明扬如今要将技术交给更多的学生。
李明扬告诉记者,总书记来过以后,他更加确立了自己人生的目标和方向,也更加相信他们所学的专业将来一定前途光明,他对自己的专业、自己的学校变得更加有信心。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这一年来,学校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改革创新,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结合“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规划,在原有的机械制造、汽车制造与检修、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等传统专业基础上,开设了工业机器人、3D打印、激光打印、电梯装调与维护、大数据呼叫中心等专业课程,投入百万元为学生们添置新的机械实习设备。并与西门子、上海龙江、江苏中达电子等多家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拓展学生就业路。
实训中心主任杨晓斌表示:“作为领导人他能够亲临,来考察。我想也是体现出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我们学校本身是一个装备制造业,要根据国家的大的需要,社会需要,来培养我们的社会所需求的学生人才,把这些人才的培养,契合国家的2025智能制造的战略规划,像这种高端的制造业,智能制造的专业来靠拢,向新型的高科技方向转型。”
在学校实训中心的外墙上,总书记提出的“立志追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的境界,学到真本领,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人生”的勉励十分抢眼。尽管一年过去了,但总书记的话还激荡在每一个技校人的心中,鼓舞他们用勤劳、智慧、技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