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数据产业集群
记者: 大数据产业作为全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贵安新区发展大数据产业有哪些重点方向和思路?
欧阳武: 大数据产业不仅是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是推动全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强劲动力。贵州省委省政府高瞻远瞩,将大数据作为全省重点打造的产业支点,这为贵安新区,这个正在茁壮成长的国家级新区又注入了新的活力。总体来说,新区确立了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方向,一批引领标志性项目、科技创新型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大数据集“云、管、端”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此举将进一步助力新区坚持产城互动融合发展之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体制、高科技、开放性的新兴产业聚集区,努力走出一条环境友好、集约高效的绿色经济模式后发赶超之路。
贵安新区抢抓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机遇,开发建设了32平方公里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并以电子信息产业园为核心,构建“贵安云谷”产业体系,加快布局大数据及关联产业如云计算、物联网、北斗导航等产业发展。三大电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富士康智能终端制造、“云上贵州”省级云服务平台、行业电商平台、北斗终端制造等优质产业资源已相继落户新区。
下一步,以贵州纳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为重要抓手,结合当前产业现状,贵安新区将以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试点示范区建设为总抓手,将贵安新区打造成为国家级数据资源中心、数据加工中心、数据服务中心以及数据交换枢纽(简称“三中心一枢纽”),最终形成服务于长江经济带甚至全国的大数据中心。
以完善新区通信基础设施为载体,加快部署光纤、4G宽带网络和无线Wifi网络新区全覆盖,建设数据中心专用高速承载网络,实现和京、沪、粤、川、苏、浙等重点省份节点的高速全互联。
加快建成信息容灾备份基地,打造数据资源中心。依托新区规模巨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将贵安新区作为国家级数据容灾备份中心,吸引长江经济带沿线金融、交通、物流、教育、医疗、旅游、水利、水电、地质、位置服务等数据在贵安新区存储、备份和容灾,开展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集聚。
加快建成数据开放平台,打造数据加工中心。依托数据资源中心,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开展数据加工处理。优先选择物流、环保、旅游、教育、医疗、减灾防灾等领域开展数据开放和挖掘试点,建设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平台,推动跨地区、跨部门数据的开发利用。
加快建成云计算应用基地,打造数据服务中心。依托贵安新区的数据资源中心、数据交换中心、数据加工中心,优先在物流、医疗、教育、旅游、防灾减灾等领域实现突破,面向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提供大数据服务,提高区域整体运行效率,降低发展成本,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最终建成数据服务中心。
力争到2017年,新区大数据产业体系基本健全,业务形态较为齐备,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服务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大数据基础设施及行业应用云平台特色鲜明,聚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骨干型企业,形成大数据产业集群。预计到2017年,新区大数据及关联产业产值突破1500亿元,智能手机年产能2亿部以上。
打造“创客”梦想福地
记者: 贵安新区将如何加快培育大数据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促进更多企业创新发展?
欧阳武: 将创新作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源动力,是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重点部署的重大方针,加快创新,不仅需要加快培育大数据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还需要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贵安新区结合自身优势,已做好大数据产业的顶层设计,这就要求,发展大数据产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围绕已落户的大企业、大平台,新区提供土地、财税、金融、人才、奖励等多方面的扶持政策支持其开展产业研究、技术创新及相关研究院的开发建设。以大企业为引领,中小企业为支撑,组建产业联盟,支持中小企业开展配套产业研究及新领域的研发创新,对获批专利、进入中试阶段等科技成果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此外,新区管委会还设立了创新创业扶持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等,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新区大数据企业的投资力度。开发建设“创客空间”、“众创空间”、“大数据产业孵化园”等设施,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学生创业团队以场所、办公、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并加强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合作,瞄准大数据前沿技术和应用,吸引大数据应用研发和运营的创业团队、研究机构、产业组织落户贵安,汇聚大数据创新创业优质资源,综合提升新区创新创业软环境,增强新区综合竞争力。
记者:贵安新区按照“三有一大”建设目标,迅速建立电子信息产业园,依托产业园区为发展平台,全面推进园区开发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并吸引众多“创客”入驻,推进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请您介绍一下。
欧阳武: 电子信息产业园作为新区大数据产业布局的重要承载地,已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和科研实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产业环境,不仅取决于大数据的产业性质,更是贵安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首先,大数据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的前沿领域,具备信息产业科技含量高、更新换代快的一般特征,企业需要不断地创新研发,适应市场,才能在产业发展的进程中立足。从这个角度看,电子信息产业园已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及科技企业入驻,形成大企业引领、中小企业支撑的创新发展环境,是企业为适应市场的必然选择。
最重要的是,贵安新区立足国家级新区城市战略定位、经济产业结构布局和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的需要,以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按照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顶层设计、专业高效的原则,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花溪大学城、清镇职教城人才科研优势,结合电子信息产业园产业优势,先期建设5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创客空间及互联网金融产业孵化基地,大力发展“众创空间”,为创新项目、初创企业提供包含场地、技术、资金、法律、财会、办公服务等在内的各项支持,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可喜的是,在新区管委会领导的积极努力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即将在贵安新区挂牌成立“国家级新区创客空间联合试点基地”。
此外,新区管委会还组织编制了《贵安新区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15年-2017年)》,并为进一步壮大社会力量参与,提升创新创业核心竞争力,管委会还设立创新创业扶持基金、贵安创客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和创新创业种子基金等,引导国内外优质创业资本、项目、技术、人才向新区聚集。支持设立贵安创客联盟、众创空间合作联盟等社会团体,支撑创新创业体系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把贵安新区建设成为“贵州创新驱动先行区,西部创客梦想实践地”。
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区
记者: 贵安新区聚焦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着力打造贵安电子信息(大数据)产业孵化园等一批发展平台,积极引进培育一批电子信息平台企业,目前已具备了一定产业基础,下一步,我们将如何在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为入驻企业提供便利条件?
欧阳武: 为了进一步谋划好大数据产业,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并将贵安新区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通信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是必不可少的。当前,上述体系新区已基本建立,并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覆盖,但仍具有进一步健全完善的空间。新区管委会已将这些内容列入短期规划的重点发展方向及2015年重点建设项目,相信在两三年之内,新区将建立起基础设施高度健全、发展环境高度开放、服务质量高度优质的产业配套环境。
基础设施方面,以“宽带贵安”示范工程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新区综合信息设施管网及大容量光纤骨干网建设。以电子信息产业园、大学城、生态新城行政中心为突破点,建成商业楼宇、住宅建筑、公用设施全部实现“千兆进楼、百兆入户”的全光纤入网覆盖和无线Wifi热点全覆盖,逐步提速骨干传输网络,扩展出省互联网带宽,开展新区至重庆、成都骨干直联点互联专线通道建设,将贵安新区最终打造成为区域性关键网络节点。
为推动大数据产业加快发展,新区管委会设立了每年不少于一亿元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大数据基础设施、云应用平台、增值服务、配套环境等领域发展,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新区大数据企业的投资力度,采取融资租赁、信托贷款、委托贷款、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知识产权质押担保等方式,支持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新区管委会支持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企业和机构将非核心的大数据应用业务外包,并优先采购在贵安新区注册纳税企业提供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园,深入推进与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深圳等地区的合作力度,吸引领先的大数据应用研发创业团队、研究机构落户贵安,创建“创客空间”、“众创空间”等设施,支持大数据创新创业资源汇聚,对于拥有实践经验的大数据管理者、大数据分析员等高端人才,按有关规定给予安家补贴、科技专项补贴等,促进大数据创新资源加速聚集。稳步提升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综合服务质量和社会影响力,形成科技企业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入驻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