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初具集聚规模,为推动与美国高通公司的合作项目奠定了良好基础。吴蔚 摄
贵安大数据体验馆
作为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是黔中经济区的增长极和核心区,是贵州省实施同步小康和后发赶超发展战略的重要引擎。作为贵州推动大数据战略的主战场之一,贵安新区充分利用大数据爆炸性增长给西部地区带来的发展机遇,抢抓资源要素,抢占发展先机,大力培育和发展大数据产业,为推动新区跨越发展乃至全面带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发挥后发优势,勇攀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峰,贵安新区正在加速建设全国领先的大数据资源中心和大数据应用服务示范基地,形成新形势下大数据发展大格局、大定势、大产业,全力把大数据打造成为贵安一张响亮名片,率先探索一条以信息化引领“四化”融合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并力争从时代跟随者向领跑者转变。
新区新视野,大格局成就大作为——认识超前,凝聚共识抢抓机遇
作为获准设立的第八个国家级新区,国家赋予了贵安新区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生态文明示范区三大战略使命。完成使命,需要贵安新区摆脱传统发展的束缚,另辟蹊径。
大数据产业作为全球竞争的前沿领域,对于推进贵安新区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形成产业规模,加快发展成为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发挥贵安新区黔中经济引擎的作用,打造贵州经济发展的升级版,全面提升全省经济社会的集约化程度和工业转型升级,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有利于形成后发优势。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能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服务和支撑。优先发展大数据产业有利于贵安新区占据新兴信息产业的制高点,并进一步带动其他信息产业的发展。通过推进大数据产业基地的建设,引入新的信息产业方向和创新突出的企业,并进一步调整升级整个产业结构,有利于贵安新区形成后发赶超优势。
有利于推动创新变革。大数据技术颠覆了传统商业模式、产业链条,大数据产业是未来全球增速最快的产业。建设大数据基地,形成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新型产业生态,对于新区探索新兴商业模式,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引领作用。
有利于实现绿色崛起。贵安新区工业基础差,原始居民少,要实现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打造经济发展新高地,新区除发展一般信息终端产品组装和制造,迅速集聚人气之外,还需大力发展资源消耗少、附加值高、高端人才吸附能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才是推动新区后发赶超和保障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大数据给予贵安新区后发赶超的历史新机遇。大数据的应用是信息技术行业又一场新的革命,其高科技、低成本、绿色节能等特点,既是对“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贯彻落实,也符合贵安新区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定位,大数据让贵安新区与全世界站在了同一起点。
抓住大数据,意味着抓住未来。选择率先发展大数据产业,是贵安新区坚守两条底线的战略决策,是贵安新区弯道取直的创新路径,是贵安新区实现绿色崛起的实践。
新区新路径,大定势才有大前景——思维超前,占据支撑大数据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贵安新区借天时、地利、人和,选择了以大数据引领未来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产业环境以及贵安人的创新精神,“硬”优势加“软”实力,将为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这里有适合大数据发展的五大“硬”优势。
天然的生态气候优势。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空气清新,年均气温15℃,同时远离地震带,地质结构稳定,处于大数据中心建设的最佳温度区间和地理位置。
显著的要素保障优势。新区位于黔中水利枢纽区域内,水量丰富,可保证区域的供水需要。新区供电资源十分充足,可满足项目的用电需求。同时,劳务、土地等要素成本较低。
突出的政策支持优势。贵安新区在财税、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人才等方面享有国家赋予的广泛改革试验权和优惠产业政策,享受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支持贵州大数据创新发展等先行先试开放政策。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加快新区建设,能够有效整合和集成全省数字资源加快建设贵安新区大数据基地。
明显的人才支撑优势。在贵安新区规划建设的贵州大学城、职教城建设初具规模,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中国创客联盟总部基地和微软IT学院、IBM大数据学院等落户大学城,这里正快速成为创业城、科技城。
强大的产业集聚优势。作为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制高点和创新创业首选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大数据信息产业投资者扎根贵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也集聚在此。仅中国电信、移动、联通三大通讯运营商在新区建设的全国性云计算中心,就将形成共10万个机架、200万台服务器的巨大存储和服务能力,在中国独一无二。
这里有适合大数据发展的“软”实力。
开拓创新,是实现大数据在贵安新区生根发芽的源动力。为大数据产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贵安新区努力打造创新高地。
创新服务环境。贵安新区的行政审批事项从700多项精简到149项、实施“先照后证”和“三证合一”工商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围绕“放”、“管”、“服”,进一步压缩行政审批环节、推行“一站式”服务,成立了行政审批局、市场监管局和综合执法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
创新人才队伍。在与贵阳市、贵州大学合办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东软、中软、浪潮、微软等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定向培养跨学科的大数据工程师、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聚集优秀人才,加快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
创新带动创业。新区依托花溪大学城和清镇职教城的建设和发展,以大学生创业和全民创业为重点,围绕大数据及其关联产业,制定“众创大空间”战略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和支持政策,设立总规模1亿元的创客投资基金,推动新区成为创业基地、创新高地。
新区新战略,大产业促进大发展——行动超前,谋定而动,争当大数据产业发展领跑者
依托大数据实现绿色崛起,贵安新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后发先行、后发先至,以钉钉子的精神推动大数据产业先行示范,努力将其打造成贵安新区一张响亮名片。
贵安新区在大数据发展方面抓得早、抓得实、抓得快,特别是三大运营商、富士康第四代绿色产业园等影响大、引领性强项目落地和建设,为贵州大数据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贵安新区发展大数据重规划、重基础、重抓手、重载体、重聚集、重创新,围绕战略布局、路径选择、产业培育、政策支撑、创新创业等布局新区大数据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精心谋划、精心打造,坚持走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新路,打造大数据时代城市新样本。
新区积极推进“长江经济带数据中心”及“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地区”的申报工作,在获得工信部批复建设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后,立即组织编制《创建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实施方案》,优先发展以大数据为重点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重点打造新区信息基础设施、系统平台、云应用平台、增值服务、配套端产品五个产业链层级。
随着第一批主骨架道路和第二批骨干路网建设顺利通车,新区已初步形成内畅外联的交通路网;学校、医院、变电站、水厂等一批公建配套设施以及园区综合信息设施管网及大容量光纤骨干网建设迅速推进。宽带通信网络、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公共免费WIFI等项目稳步推进,新区初步具备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的基础条件。
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贵安电子信息(大数据)产业孵化园投入使用,三大通信运营商数据中心一期和富士康绿色隧道中心等项目已基本建成运营。一批重大引领性示范性项目顺利推进,贵安新区与腾讯、浪潮、东软、赛飞科技、中安汇金、亿象网络等百余家大数据及关联企业签订投资协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
为了更好地促进大数据发展,依托建设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首个国家级大数据发展集聚区等重要载体,贵安新区将与贵阳一起推动协同创新,融合创新、制度创新,为全国其他地区和各行业领域发展大数据提供有益尝试和探索。立足“贵安云谷”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大数据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提升相结合,产业集聚与技术协同相结合,加快推进新区大数据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坚持“高端引领,推动集聚发展”,贵安新区依托规划的32平方公里的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布局建设11.47平方公里的贵安大数据产业基地,同步规划“贵安云谷”产业体系,全力加快已落户的重大项目建设。
将创新作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源动力,贵安新区加快培育大数据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组建产业联盟,通过加大扶持政策,支持其开展配套产业研究及新领域的研发创新。设立了创新创业扶持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大数据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各类风险投资机构加大对新区大数据企业的投资力度。开发建设“创客空间”、“众创空间”等,汇聚大数据创新创业优质资源,综合提升新区创新创业软环境,增强新区综合竞争力。
脉络看“云”图
2013年10月21日,富士康(贵州)第四代绿色产业园一期、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项目同时开工建设。
2013年12月16日,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中国联通(贵安)云计算基地开工建设。
2014年2月,启动“贵安云谷”发展规划,规划面积11.47平方公里。
2014年5月15日,“贵安云谷”招商推介会在上海举行,签约项目38个,签约金额268亿元。
2014年5月28日,由贵阳市、贵安新区、贵州大学联合建设的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在贵州大学正式揭牌。
2014年6月,贵安新区电子信息(大数据)产业孵化园正式投入使用。
2014年11月16日,《贵安大数据产业基地发展规划》在京通过专家评审。
2014年11月19日,贵安新区与赛伯乐投资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总规模为100亿元的“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2015年2月12日,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示范区获工信部批复,首个国家级大数据发展集聚区落户贵州。
2015年4月,《贵安新区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三年计划(2015-2017)》出台,计划3年内将培育10家核心龙头企业、500家大数据应用和服务企业,引进和培养2000名大数据产业人才梯队。
2015年4月26日,贵州微软IT学院落户贵安。同日,“云腾贵州·贵州省中小企业云平台”在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孵化园正式上线。
2015年4月27日,贵安——浪潮中软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正式挂牌,标志着浪潮集团、中软集团相关大数据业务落户贵安。
2015年5月20日,全国首个“互联网+智慧园区”落户贵安新区。
2015年5月22日,国内首家汽配电商平台“象网汽配”在贵安启动运营。
2015年5月25日,贵安职能终端与移动应用高峰论坛举行,签约项目15个,总投资284亿元。
2015年5月27日,中印IT产业发展论坛在新区举行。
2015年6月,贵安新区与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订云数据中心项目合作协议。
2015年6月25日,《贵州贵安新区绿色数据中心发展报告》发布。
2015年9月28日,贵州获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地区。此次申报以贵安新区为主导,联合申报的10个试点项目中,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中国移动(贵州)数据中心、中国联通(贵安)云计算基地、贵安信投-富士康绿色隧道数据中心等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项目全部位于贵安新区。
2016年1月17日,贵州省与美国高通公司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合资的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落户贵安新区。
数字读发展2015年
2015年,贵安新区完成信息产业规模总量142.88亿元,同比增加1.6倍。
截至2015年底,贵安新区已注册大数据及关联产业企业超300家,入驻规模以上企业42家,投产15家,园区大数据产业就业人数超过1.2万人。
2020年,新区力争大数据相关产业产值达到1500亿元,聚集800家大数据企业,引进和培养6000名以上大数据研发与应用人才,形成完整的大数据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