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贵安动态

    600年前屯兵地 今朝美丽新农村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春节,贵安新区湖潮乡中八村家家户户都贴上春联、挂起大红灯笼,与村子一路之隔的中八安置点里,村民们走村串户,欢声笑语不断。整齐划一的新楼房,明亮整洁的玻璃窗上张贴着喜庆的福字,无声地诉说着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小村庄里人们的幸福新生活。

      因明朝屯兵而得名

      “中八村名其实就是以前部队的一个番号,一直沿用至今。”说起中八村名字的由来,中八村村支书邓木坤如数家珍。

      原来600多年前,中八村是明朝军队在镇守西南时军队驻扎的地方。

      邓木坤告诉记者,以前,在红枫湖一带,不仅有中八,还有中一、中二、中三一直到中八村,还有后一、后二、后三一直到后九村。这些村名,皆是600多年前,部队所在的卫所番号。它们都是用来屯兵的地方。

      在部队呆过的邓木坤推测,一般部队会分前置部队和后置部队,中字开头的应该是前置部队,后字开头的应该就是后勤保障部队。

      中八的名字就是在明末时候产生的,也就是直接用行军部队的番号命名,一直沿用直今,成为村寨的名称。

      但历经岁月的变迁之后,不少以番号命名的村寨已经不存在,如今在贵安新区尚存的除了中八之外,还有中一、中二等几个村。中一村所属“明威清卫中千户所第一百屯驻地”而得名,为传承历史文化,去年贵安新区将中八路命名为“屯兵路”。

      村中明朝时期的遗迹多不存在了,以前行军打仗的茶马古道也已找不到,村中尚存一个地方叫哨上,以前是军队放哨的哨口,还时时在村民口中叫起。

      这些是邓氏家谱中相关的记载。 明末时,邓木坤的祖先从江西迁到贵州,今天贵安新区一带。

      武德将军遗风传承至今

      说起中八村,就不得不提邓木坤的先祖邓良圣。

      据载,元朝末年,邓良圣参加了朱元璋的农民起义军,在推翻元朝统治的战争中,冲锋陷阵,屡立战功,被朝廷加封为武德将军,是明朝的正五品初授武官。其妻李太君为诰封一品夫人。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治理南疆荒乱,命颖川侯付友德为征南将军,沐英、蓝玉为副将,率30万大军过贵州讨伐云南梁王。邓良圣率部加入讨伐大军。洪武十七年(1384年),云南梁王降服后,明军凯旋班师。邓良圣奉命率军驻守威清卫(清镇)中八屯(今天的中八村),过着屯田与戍守的生活。邓良圣率领军民,合力开垦出大量的良田,推广江南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创造了延续600多年的农耕文明。

      邓良圣辞世后,家人将他和夫人合葬于哨上,当时从威清卫到清州(贵安新区马场镇)的古驿道旁,现在的102县道旁,距中八村2公里。

      600多年来,邓良圣夫妻合葬墓多次被盗,墓碑风化损毁,后人多次修复,最近一次重新立碑的时间为1991年2月。

      武德将军邓良圣墓的发现,对研究明初战争、屯田、防御、丧葬习俗以及先进的种植技术、农耕文明、民族政策、和睦发展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00年间,邓氏历代子孙继承发扬先祖家风遗风。

      邓木坤的祖辈是当地的大户人家,上过私塾,读过书,写得一手好字。在当地,祖辈们虽然没做官,也没经商,但靠着自己的双手省吃俭用,辛勤劳作积累下一些财产。他们勤劳、为人善良,主动接济,施粥救济他人。

      以前村中的房屋全是四合大院,青砖木结构的瓦房,与江南一带的房屋结构非常像,这和贵安新区周边的房屋建筑不同,大约有200多年的历史,但现在存在的已经不多了,同事们打趣说邓木坤家是中八的大户人家。

      从祖辈开始,邓氏家族就非常重视文化,家教严格,家风淳朴,在当地称得上是书香门第。袓辈们在中八村一带,被很多人称赞,对后辈子孙们影响深远。

      打造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新农村

      如今,站在村旁的小山上,中八村全貌尽收眼底。村中绿树环绕,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楼房。102县道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穿梭,构成一道道风景。

      村子不远处是新修的中八安置点,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新楼房,楼下三五居民晒着太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过年,小区里挂满红灯笼,喜庆洋洋。

      “以前中八村所在的地方是一片原始森林,没有道路,没有人烟。”邓木坤说,听老人们讲,在明朝前,中八村所在的地方是一片荒芜,明朝时期部队来这里驻扎后,才开始有人居住。先祖们在这里开荒种地,发展农业,还将江南一带的先进农业技术带到西南,带到今天的贵安新区所在的地方,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耕耘,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直到今天,中八村依然是良田众多,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中八村道路交通便利,村口就是一条笔直的道路。

      邓木坤说,这条路以前是国道,是去云南的必经之路,后来变成省道,之后又改为102县道,是连接清镇平坝和长顺的道路。便捷的交通带来的是机遇和发展,所以一直以来中八村的村民都比较富裕。

      随着贵安新区的发展,中八村因发展的需要部分村民已搬迁至与中八一路之隔的中八安置点。

      搬新家、住新房,村民过上了新生活。中八村有几条路穿村而过,以后中八村的交通将更加便捷,村民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开始思考村寨未来发展。村民们希望打造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新农村,希望这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村庄能够在新区的发展红利中找到发展机遇,传承历史文化,打造富有特色的美丽中八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