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团委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号召,按照学校及医院党委统一部署,组建青年突击队,全院广大青年主动请战,充分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积极配合医院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
目前,该校青年突击队中已有8人随同贵州省援鄂医疗队奔赴鄂州。王先林、赵艳妮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男生选择护理专业的本来就不多,而毕业后选择进入医院工作的更是屈指可数。2017年,王先林不顾家人反对,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考试,成为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一名护士。重症监护室是一个对护士专科要求很高的科室,每天面对的都是危重患者,各种复杂的仪器设备,定时翻身、随时有可能发生的抢救、甚至患者的吃喝拉撒都是护士在照料。王先林说,这样高强度的工作累并快乐着,每天都很充实。他一直铭记自己加入医护队伍时的初心:患者的健康就是自己的使命。
面对疫情,为响应对口支援湖北鄂州打赢疫情阻击战的号召,他毅然决然报名,成为第四批援鄂医疗队337名医务人员中的一员。
他相信,这段经历定会成为自己职业生涯里珍贵的记忆,多年以后,他要把这段经历讲给他的孩子听:故事的开始是:“2020年初的一天,一群白衣天使奔赴鄂州”;故事的结尾是:“春暖花开,我们战胜了新冠肺炎。”
赵艳妮所在的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平时就是个异常忙碌的科室。春节前夕,贵州尚没有病例出现,通过新闻看到其他地方疫情逐渐严重,她开玩笑给男朋友说:“如果医院有需要,我一定要报名奔赴前线。”
不到一周的时间,疫情蔓延,她义无反顾地写下请战书,递交给医院,最后接到通知跟随贵州第五批援鄂医疗队奔赴武汉,男朋友得知消息后,没有责怪她,而是默默地给她准备好生活用品,并再三叮嘱她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当她把即将出征的消息告知家人后,妈妈和70多岁的奶奶在电话那端泣不成声,平日里嘻嘻哈哈的她,此刻却安慰家人:“没事,我只是暂时换了一个工作的地方,一定能平安回来,我还要回家吃奶奶做的酸菜蹄髈呢!”
出征仪式上,她在心里一直告诉自己一定要笑着离开笑着回来,不可以掉眼泪,但看到同事们红着眼在给她准备东西时,她心里五味杂陈,暖宝宝、热水袋、袜子、水果、老干妈等全是他们满满的爱,还有儿科自制的中药保健香囊,上面绣着“平安”二字,她把它一直挂在包上:“我相信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仗,平安归来!”
除了奔赴前线的青年突击队队员,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团委认真安排,积极统筹,汇聚力量。现阶段,后勤职能部门团干和共青团员们纷纷主动请缨,加入青年突击队,虽未能前往一线的他们,也希望能够为医院贡献绵薄之力。院党办的蔡韩琪就是其中之一,疫情发生后,她将请战书交到院团委办公室时,告诉团委负责人:“我不太会说话,也没有壮志豪言,就一句,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有任何我力所能及的事,请组织优先考虑我。”
因疫情防控需要,该医院在1月底就制定了对进出人员的管理措施,成立疫情防控值班组,24小时坚守医院各个出入口。通知一下发,青年突击队4名队员便主动加入值班队伍,每天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岗亭上对进出人员测量体温。凛冽寒风,吹不散他们的工作热情;恪尽职守,是他们对新时代青年担当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