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牢牢把握建设“多彩贵州公园省”目标,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制度成果,打造生态环境保护的制度“坚盾”,形成助推绿色发展的制度“利器”。
早在成立初期,贵安新区就科学谋划并初步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领导体系,形成强大合力,率先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绿色崛起”开疆辟土。
“青山绿水”的生态优势是贵安新区的“生态本底”。
根据“生态本底”,贵安新区精心编制方案、制度,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付诸行动。
2014年12月11日,《贵安新区直管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实施方案》“出炉”(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新区在新起点上深入推进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以《实施方案》为主导,新区又相继出台了全面保护生态环境的“九大制度”——
《贵安新区直管区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贵安新区直管区生态环境负面清单制度》、《贵安新区直管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办法(试行)》、《贵安新区直管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贵安新区直管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试行)》、《贵安新区直管区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贵安新区直管区湿地保护制度》、《贵安新区直管区森林保护制度》、《贵安新区直管区山体损坏恢复制度》。
《贵安新区直管区生态环境负面清单制度》,从产业空间布局约束、行业准入限制、环境容量管控和环境质量管控四方面提出了新区直管区生态环境准入要求,将环境影响评估作为招商引资的前置条件,做到“项目要引进,环保先把关”。
《贵安新区直管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规定了禁止在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实施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改建增加排污量的建设项目等13种行为。
《贵安新区直管区湿地保护制度》对新区的基本农田、饮用水水源地、湿地的划定和保护作了具体要求,坚持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
《贵安新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办法(试行)》规定需强制性购买第三方治理服务排污企业的具体情形,同时设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发展专项资金,鼓励积极购买第三方治理服务并达标排放的排污企业。
《贵安新区直管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试行)》、《贵安新区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出台,将绿色、节能、环保思想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办法》规定在新区直管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要达到绿色建筑相关要求。城镇新建建筑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设计阶段100%达到节能标准,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标准拟行率达到100%。绿色建筑行动目标是到2020年,力争实现95%的城镇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
一个《实施方案》加上“九大制度”,最终构建出“1+9”制度体系,为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一个个方案、制度的背后不仅仅是一堆细致入微的文字,更彰显的是贵安新区绿色发展的决心。”贵安生态文明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梁盛平表示,新区的生态制度细致、针对性强,涉及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机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生态红线保护机制等方面。9项制度的出台,建立健全了从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贵安新区加快建设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最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制度模式。
投资31.56亿元,打造海绵城市;
投资121.15亿元,建设美丽乡村;
投资16亿元,进行道路绿化;
……
梁盛平是到贵安新区最早的一批干部,见证了新区生态发展的历程。
在他看来,新区能够取得现如今的绿色发展成就是有源可溯的:“作为一个年轻的国家级新区,在绿色发展上,新区从不吝惜,投资金、谋创新、做研究,发展绿色产业,创造美丽经济,以大手笔绘就一幅生态蓝图,绿色家园。”
新区的绿色发展信念执着而坚定。
现如今,一块块沉甸甸的国家级生态名片让世人瞩目: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试点;全国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化试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地区......
现如今,道路绿了,城市绿了,乡村绿了,荒山绿了……
梁盛平对新区的绿色未来更加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