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唯一肩负生态文明示范区历史使命的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成立以来,坚持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全力保障新区高端化、绿色化和集约化的发展道路,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矫健。
三年来,贵安新区直管区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空气质量稳定达到II类及以上,优良率100%,达标率100%;饮用水源稳定达到Ⅱ类,地表水稳定达到III类水环境质量要求;建立贵安新区重点河流“河长制”制度,重点实施“水利三大会战”,围绕“十河百湖千塘”抓水利建设;大力实施河道治理和“小康水”计划,解决4500人饮水安全问题及6000余亩农田水利灌溉问题。
“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是贵安新区的“生态本底”,正是认识到绿水青山的重要性,贵安新区在成立初期,就科学谋划并初步构建了生态文明建设领导体系,率先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保护绿水青山,实现“绿色崛起”做足准备。
为把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贵安新区精心编制出台《贵安新区直管区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实施方案》,以该方案为主导,新区相继出台了《贵安新区直管区基本农田保护制度》、《贵安新区直管区生态环境负面清单制度》、《贵安新区直管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办法(试行)》、《贵安新区直管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管理制度》、《贵安新区直管区绿色建筑管理办法(试行)》、《贵安新区直管区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贵安新区直管区湿地保护制度》、《贵安新区直管区森林保护制度》、《贵安新区直管区山体损坏恢复制度》“九大制度”来全面保护生态环境。
可以说正是“1+9”制度体系的出台,为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让生态文明建设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都在制度的规范下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变得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建设“城市中的田园”和“田园中的城市”现在已经成为贵安新区城市建设的最高要求。
三年来,贵安新区将申请的环保专项资金主要投入到重要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性项目的基础设施,大力实施“十河百湖千塘”“五区八廊百园”“绿色贵安三年会战”和美丽乡村建设;启动直管区88个可绿化山头共2.16万亩绿化工程;启动总面积1万亩总长212公里的城市道路绿廊建设;累计完成造林绿化4.2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30.1%;投入15亿元关闭直管区21家砂石厂、2家煤矿和130家污染企业;高标准建成5座市政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达到11.32万立方米/日,污水收集管网450公里,建设截污工程一期和尾水排放通道。
2015年6月,贵安新区获批成为全国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并成为唯一的非建成区试点。
一年多以来,贵安新区为海绵城市建设不懈努力,探寻厚植生态文明理念的城市发展模式。
109条河、131个湖、515个塘、219口泉、2626个山头,易涝区域10个……根据生态本底,贵安新区专门编制实施海绵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设计导则及27项管控制度,并与新区总规、控规、场地竖向、排水防涝、水系统、绿地系统等规划实现“多规合一”,成为全国率先完成海绵城市规划控制体系建设的试点。
海绵体系不断构建,生态环境相得益彰,水体相连、青山环绕、绿地交融的“万水千山”生态格局正在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