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4日,贵州贵安新区办公室印发了《贵安新区临时商业街区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就《办法》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
新区现有12个临时商业街区,由第三方运营主体进行运营管理,相对较为规范,而现有的17个临时摊区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是环境影响大。食品摊贩经营中产生大量油烟、污水、垃圾和噪音等问题,影响市容环境和周边居民生活。二是安全隐患大。摊贩在高校门口、人行道和机动车交通要道占道经营,食品卫生堪忧,存在交通、燃气和食品等安全隐患。为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食品摊贩在临时商业街区经营,根据《省商务厅等22部门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流光溢彩夜贵州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和《贵阳市人民政府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贵阳贵安食品摊贩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筑食药安委发〔2024〕4号)等有关文件精神,按照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安排,为规范临时商业街区建设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二、意见主要内容
《办法》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总则、设置管理、职责分工、附则四个方面。总则明确了《办法》制定目的、依据、适用范围等。设置管理进一步明确了“合理布局、保障民生、公平公正、明确程序、规范建设、加强管理、提升品质”七项重点任务。按照新区“三城两组团”城镇空间格局,对临时商业街区进行科学设置,聚焦高校、产业园区、重大项目周边区域,根据不同客群的消费需求,因地制宜建设临时商业街区,进一步规范食品摊贩经营。把“便民、利民、惠民”作为临时商业街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探索设置惠民摊位,疏导临时摊区商户归行入市,带动新区居民创业、就业良性循环,实现“惠民生、暖民心、促消费”的根本目标。摊位可采取抽签等方式进行摊位分配,获得摊位经营权,做到阳光透明、公平公正,营造健康、有序的经营环境。
《办法》对临时商业街区和临时摊区按照城市规划和安全管理要求进行合理布局和动态调整,并明确了准入和保留(退出)程序。职责分工明确了新区9家部门、4个乡镇(街道)和3个园区管委会职能职责,提出“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协调联动、保障安全有序”3个方面要求,在提升新区“烟火气”的同时,为消费者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附则明确了解释权归属及生效时间。
三、关键词解释
临时商业街区:本《办法》所称临时商业街区,是指在一定期限内,经批准设立的集中经营区域。
“乡镇吹哨、部门报到” 工作机制:在临时商业街区管理中,乡镇一旦发现问题 “吹哨”,各相关部门需立即响应、迅速行动,全力配合乡镇,形成合力解决问题,涵盖消防安全、燃气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环境管理等多方面监管。
“一街区一方案”:强调临时商业街区建设的个性化、精准化,即每个街区根据自身所处地理位置、周边人群特点、消费需求倾向等因素,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牵头制定专门的建设实施方案,涵盖选址布局、业态规划、管理模式等多方面内容,保障街区建设运营贴合实际、独具特色。
四、《办法》的解释权归谁?怎么咨询?
本《办法》由贵安新区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详情可咨询贵安新区投资促进局,电话:0851-889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