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贵州贵安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贵安新区生态渔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 主题分类 |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2019年06月25日 | |
文号 | 黔贵安管办函〔2019〕22号 | 是否有效 | |
索引号 | 000014349/2019-741368 | 成文日期 | 2019年06月25日 |
黔贵安管办函〔2019〕22号
贵州贵安新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印发《贵安新区生态渔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综保区,新区各部门、单位,开投、华芯公司,直管区各乡镇:
《贵安新区生态渔业发展实施方案》已经管委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19年6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贵安新区生态渔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党工委、管委会关于生态渔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新区生态渔业发展步伐,推动渔业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渔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黔府办函〔2019〕47号)精神,结合新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唱响质量兴渔、绿色兴渔、品牌强渔主旋律,推进渔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不断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质量效益竞争力,实现渔业提质增效,农民脱贫增收。
二、工作目标
科学编制养殖规划,合理布局渔业产业。在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禁止开展水产养殖等生产经营活动;在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外围保护地带等开展水产养殖,要限制生产方式、控制养殖密度,禁止从事网箱、围栏、投饵、施肥养殖。通过建立稻渔共生、稻渔轮作、农渔结合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提高农业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稻渔双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提升目标。
在2018年已建成的示范基地基础上,到2019年底,全区稻田养殖面积达到800亩,水产品产量80吨,产值320万元。2020年,全区稻田养殖面积达到1500亩,水产品产量150吨,产值600万元。2021年,全区稻田养殖面积达到2500亩,水产品产量250吨,产值达1000万元。2022年,全区稻田养殖面积达到3000亩,水产品产量300吨,产值达1200万元。
三、主要任务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布局科学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模式,全力推进稻田生态渔业工作。
(一)抓好稻田养殖典型示范项目总结。高峰镇要认真做好2018年稻田生态渔业养殖示范点建设经验的总结,特别是总结稻田养虾示范点建设结合乡村旅游开发、精准扶贫、农田水利改造等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突出示范带动作用,为下一步复制经验、全面推广夯实基础。
(二)抓好稻田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将稻田改造纳入国土整治和水利建设范围,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实施稻田生态渔业系统建设工程,完成道路铺设、水利沟渠修造、田埂加高加固硬化、渔坑渔沟开挖、进排水系统及防逃设施建设。到2022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重点建设一批交通便利、水利排灌条件良好、稻田基础设施完备、养殖模式生态、生产管理规范、种养规模适当、符合我区特点的稻田养殖示范基地。
(三)抓好稻田生态渔业增量提质工程。稻田养殖是水稻与水生动物互利的复合生态农业,有稻渔兼作和稻渔轮作两种类型,从目前养殖情况来看,新区发展稻田养渔还有较大空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借鉴省内其他市(州)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实施稻田生态综合种养,可以灵活采用稻鱼、稻鳅、稻螺、稻虾、稻蟹、稻鳖等种养模式,均能产生较好经济效益。如稻田精养泥鳅一般每亩投放泥鳅苗1-1.5万尾,成本2000元,一年可生产泥鳅200公斤,产值6000元,每亩纯利润4000元。稻田精养田螺第一年在早稻插秧一周后每亩放养幼螺6万只100公斤,到晚稻收割时,可生产商品螺500公斤,产值4000元,除去购买螺种和培养水生饲料施放粪肥等成本1000元,每亩利润可达3000元;若第一年留大螺作为种螺进行自繁自养,第二年可省去螺种钱,收益更高,真正实现增量提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稻田养殖的经济、社会、生态意义和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将稻田养殖纳入生态特色产业发展中,鼓励和扶持稻田生态渔业,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产量和质量为主要目标,组织专业技术部门开展多形式的专项技术培训和技术示范,执行《稻田养鱼技术要求》(SC/T1009)、《无公害食品稻田养鱼技术规范》(NY/T5055)、《禾花鲤稻田养殖技术规范》(DB45/T110)和《冬闲田养鱼技术规范》(DB45/T176)等养殖技术标准,结合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稻田养殖区域水利、交通条件。通过实施产业增量提质工程,力争到2022年,实现全区稻田综合种养面积3000亩以上,稻田综合种养的水产品年产量300吨及年产值1200万元以上,并形成科学化布局、专业化养殖、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产品均衡化上市和依托渔业或种养专业合作社的“种(养)、供、加、销、游”一体化的产业格局。
(四)抓好品牌培育创建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实施名牌产品带动战略,树立品牌、培养品牌、叫响品牌,不断提升稻田+、绿色有机水产品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市场销售中的竞争优势,推动全区稻渔产业增产增收发展模式的快速健康发展。目前,我区水产品品牌仍然是个空白,要以此为契机,逐步利用全区宜渔水稻田的资源,通过规范管理,创建贵安“稻渔”系列水产品品牌。一是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渔业龙头企业建设稻田生态渔加工厂,工厂对稻田生态渔进行深加工,创建“稻渔”加工品牌;二是依托贵安特色生态红米、北海稻米等品牌,创建贵安生态渔品牌,挖掘稻田生态渔业附加值,开发特色生态休闲渔品牌;三是通过“稻渔”的“三品一标”认证创建品牌。重点加强稻渔“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到期末认证面积达种养面积的50%以上,达到1500亩,培育创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稻田生态稻米和水产品公共品牌;四是发展“互联网+”等农村电商,拓宽稻渔产品销售渠道。
(五)抓好休闲渔业开发。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在乡村旅游规划开发中,充分利用丰富的休闲渔业资源,支持和鼓励发展稻田综合种养休闲渔业,重点发展养殖稻田观光、种养生产体验、品鱼、稻田养殖区民族节庆文化旅游活动等,丰富乡村旅游内容,进一步延长稻田综合种养产业链,提高综合效益。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管委会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农林水务局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经发局、规建局、财政局、国土局、环保局、市场监管局等有关部门分管负责同志和直管区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贵安新区农村产业革命生态渔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农林水务局,加强统筹协调、指导服务、督促落实。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能职责,各司其职,主动对接,为推进新区生态渔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发展生态渔业产业,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市场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整合各类资源,联动推进新区生态渔业快速发展。
(三)扎实推进实施。直管区各乡镇要按照本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目标,夯实工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四)开展督促检查。新区农村产业革命生态渔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照实施方案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定期开展督促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通报。
(五)加强信息报送。直管区各乡镇要明确专人负责工作推进情况的信息报送工作。相关工作推进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并盖章后,于每季度末报送新区农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