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贵州贵安新区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2007号提案的答复(贵安办提复字〔2024〕24 号)

发布时间: 2024-07-08 10:20 字体:[]

李宏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贵安新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新区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对贵州、贵阳贵安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坚持“强使命、强职责、强能力、强廉洁”,紧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目标要求,围绕“5555443”工作思路和“3个1、3个3”工作重点,“三农”工作平稳过渡、蹄疾向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2.86亿元、增长6.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25元、增长8.7%,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呈现新气象、实现新突破。

一、抓基层组织

以“黔进先锋·贵在行动”为总载体,以“五个一”行动为总揽,推动党建、组织工作与业务工作互融共促、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支书主任“一肩挑”达100%。持续为基层减负,选优配强驻村第一书记,新增下派95名干部到村工作。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村,持续开展84个村党组织书记提级培训,确保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60%以上。积极推进政务资源下村组,建成84个功能完备、制度规范、服务优化、共筑共建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马场镇场边村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农村社区学习中心能力建设项目实验点”,系全省唯一。推广“1+1”组织模式,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行政村,20万元以上村达90%。邀请省乡村振兴局专家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农民增收专题培训,培训干部1000余人次,切实提升基层干部抓“三农”工作能力,深入激发农村群众干事创业热情。

二、抓产业发展

争取中央、省下达2024年农业专项资金1.33亿元,较2023年4790万元增长177%,获投决通过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基金4.9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5万亩,粮食喜获丰收,产量达3.41万吨、单产提升2%,创新“龙宝种粮”模式并在全省推广,龙宝村示范田泰丰优79创造全省优质稻自育品种亩产939.4公斤新纪录。组建省农科院贵阳贵安分院,引进现代种业企业3家,建成林卡辣椒等种繁基地3个。建成高标准越冬蔬菜保供基地8000亩、智慧设施渔业基地2个,认定“一村一品”示范村15个。深入实施“数智黔乡”工程,推进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一网统管”。实施“稻+菜”轮作1.78万亩,亩均产值提高到约6000元。玉米制种加工、羊肚菌菌种加工、精制茶加工出口、黔货出海农产品深加工4个加工项目加快推进,预计年内投产。深化“四块地”改革,盘活闲置农房49栋,建设“普贡·和美”避暑旅居示范点。依托云漫湖、贵安樱花园等资源,发展休闲观光、旅居康养等业态,樱花季接待游客49.7万人次。

三、抓乡村建设

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对标“四在农家·和美乡村”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升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乡路网密度达9公里/平方公里,轨道交通S1号线预计2024年底开通运营,构建贵阳贵安“半小时通勤圈”。城乡自来水普及率达99.87%,天然气覆盖60%区域,供电可靠率达99.95%。深入推进农村“五治”,开展宜居农房改造450户,整治空心房80栋;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30户以上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覆盖率达90%,农村垃圾外运减量80%以上;按照宜居乡村建设要求,查缺补漏,统一开展治厕等相关工作,无厕户、旱厕户基本清零。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乡风文明蔚然成风。马场镇场边村入选省“美丽家园·美丽庭院”模范乡村,普贡村入选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四、抓以工促农

围绕大数据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电池及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初步集聚华为、比亚迪、奇瑞、中科等多家国际国内500强企业,夯实以工促农统筹城乡发展基础。大数据科创城紧扣“数字产业和人才集聚区、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区、生态文明展示区”三大定位,规划建设7平方公里核心区,带动54平方公里整体发展,发布创新应用场景200个,吸引企业836家。花溪大学城聚焦“人才高地、科创基地、生态园地”三大定位,聚集高校师生16万人,重点发展科教服务业和现代商贸服务业,培育市场主体2600余家。马场产业新城围绕建设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和大型数据中心集聚区定位,建成超大型数据中心10家,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一批头部企业入驻。目前,新区共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5家,市场主体总量达到27151户,就业岗位总量达7.1万个,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305人。

五、抓公共服务

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实施“公办强校”计划,创建市级“品质校”3所、“实验校”3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优质教育资源基本实现城乡全覆盖。全面推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家庭医生签约等政策。乡镇(街道)卫生医疗机构中医馆全覆盖,乡镇(街道)社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基本标准及以上。持续推进城乡低保一体化,城乡低保标准提高到827元/月,特困供养标准达到城乡低保标准的1.6倍。养老床位数从2015年的“0”扩展到现在的299张。建立健全统筹城乡体制机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1970户7445人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稳固脱贫,实现人均收入1万元以下脱贫户清零。2023年农业总产值完成12.86亿元、增长6.3%,2024年一季度农业总产值增长6.8%,增速位居全省第一;2023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25元、增长8.7%,城乡居民收入比2.11: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2022年城乡收入比2.6:1);2024年一季度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城乡公共服务差距进一步缩小,农村居民普遍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特此答复。

贵州贵安新区办公室

2024年7月5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