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先文副主委: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市场主体、资金、人才等要素聚集,加快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建设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新区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基本情况
贵阳大数据科创城于2021年12月由省政府批复建立,规划总面积54.8平方公里,是贵阳贵安融合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强省会”的核心地带。2022年1月26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明确:“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建设”。2023年6月1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2023年6月21日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党工委管委会班子到岗履职。
二、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发展情况
(一)产业发展方面。奋力打造全省“数字产业和人才集聚区、数字场景应用示范区、生态文明展示区”,并围绕“三区”定位,构建了“一心两园三谷”的空间结构,促进产城要素流动。“一心”即7.01平方公里的贵阳大数据科创城核心区,围绕华为生态、数据交易、数字应用场景、算力产业集群、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产业,打造特色多集群产业楼宇,实现数字产业生态、产业链集聚式发展。“两园”即苏贵产业园和张江(贵安)高科技产业园,苏贵产业园区规划用地面积12.69平方公里,以服务器、存储设备、算力配套设备制造等为主;张江(贵安)高科技产业园区规划用地面积11.74平方公里,以电子信息、人工智能、软件及信息服务业为主,形成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两翼的产业格局。“三谷”即中电光谷、航谷、网谷,中电光谷规划用地面积4.3平方公里,以人工智能、信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制造、算力设备制造、算力产业孵化为产业主导;网谷规划用地面积0.35平方公里,以电子信息零部件制造、物联网、软件技术服务为主;航谷规划用地面积3平方公里,以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制造、航空新材料制造、航空发动机及零部件制造为主。
(二)企业集聚方面。截至2024年4月底,辖区“四上”企业91家,其中:规上工业4家、规上服务业12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24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51家。截至2024年4月底,累计招引集聚企业958家,其中,2024年累计集聚企业140家,作为签约主体的项目43个,注册25家,2024年已签约项目中投资额1000万元以上的有10个,签约金额2.52亿元。截至目前,入驻重点企业98家,入驻面积5.31万平方米,办公楼使用率51.6%;拟入驻重点企业38家,计划入驻面积1.79万平方米,计划使用率17.4%;意向选房重点企业26家,选房面积1.55万平方米;剩余办公用房面积1.63万平方米。
(三)项目建设规划方面。大数据科创城规划范围54.8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范围内用地37.78平方公里。截至目前,涉及项目开发建设用地(不含市政道路、河湖、绿地)32750亩,已建及已供应用地18246亩。总建筑规模4584万平方米,其中:商住功能2300万平方米,产业功能1782万平方米,配套功能502万平方米。商住、产业(工业、研发)、配套三类建筑量比例约5:4:1。已建项目31个,用地面积8346亩,占项目开发建设用地的25.4%,建筑面积633.9万平方米,占总建筑规模的13.8%。在建项目38个,用地面积4724亩,占项目开发建设用地的14.4%,建筑面积664.4万平方米,占总建筑规模的14.5%。拟建项目80个,用地面积5176亩,占项目开发建设用地的15.8%,建筑面积约821.5万平方米,占总建筑规模的17.9%。2024年计划开工项目19个,用地面积1330亩,建筑面积约246.1万平方米。
(四)人才服务方面。截至目前,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常住人口5.6万人。一是落实更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提供更暖心贴心的人才服务。2023年为企业输送科学技术、经济管理等各类人才20418人,目标完成率102.09%。2024年新增人才目标11000人,第一季度完成新增集聚人才2029人,目标完成率18.44%,正加快推进人才招引培育。二是聚焦园区事项“办什么”“谁来办”“怎么办”“办得怎么样”,全力打造“1+3+N”企业服务体系,探索创新“园区长+服务专员+楼栋管家”企业服务模式。三是创新智慧园区管理,线下建成企业人才服务中心,线上创建“AI上大科城”小程序,全面做强人才发展环境。同时联动市工商联积极组建企业商会。
(五)公共配套方面。一是教育配套。北京师范大学贵安附属学校建成投用,含幼儿园30个教学班、小学60个教学班、初中30个教学班、高中60个教学班。科创城第一小学预计今年8月建成投用,第一初中预计2025年8月建成投用,第一高中预计2025年年底建成投用,科创小学预计今年8月建成投用,到2025年可增加学位3000个以上。二是医疗配套。中山大学附属医院贵州医院建成投用,为三级甲等区域级医院,计划床位3000张,已启用1499张;规划有贵安中西医结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心血站等,计划床位共4400张。三是交通配套。贵安高铁站建成投用,百马大道、数谷大道、清安大道等形成“四横六纵”骨干路网。贵安新区首条在建地铁线路轨道交通S1线预计今年全线建成通车,贵阳贵安交通网络连接体系逐渐完善。大数据科创城周边还将规划形成“两横两纵”高速路网,5公里范围有3个高速出入口,20分钟可上高速。积极推进大数据科创城西侧环城高速扩容线建设,建成后将新增5处高速出入口,预计10分钟可上高速。
三、下步重点工作
2024年以来,大数据科创城聚焦“一园一场一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产业、政策、人才、资本、创新“五大高地”,全力推进建设全省科创中心,与您提出“精准开展招商引资,加快做大做强‘产业链’”“聚焦和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创新链’”“发挥产业基金杠杆效应,加快强化‘资金链’”“完善人才政策和培育机制,加快优化专业‘人才链’”“全力推动配套设施建设,畅通社会‘服务链’”等建议不谋而合。
一是打造“产业高地”。优存量,加大对恒力及新能源汽车领域重点工业企业,长沙拓维、上海鸿翼等华为云生态企业,数据宝、中融信通等规上企业支持力度,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全力挖潜增效。扩增量,紧盯本立数字、云垒互联网等企业培育,推动企业早日上规入统,为服务业提供更有力支撑。转变量,主动上门对接服务,争取企业签约入驻。
二是打造“创新高地”。力争推动中国软件名园今年进入创建期,两年内顺利获得工信部认定;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人工智能训练场今年初显成效,积极招引一批企业及大模型相关项目落地;孵化基地将在今年依托已落地的筑企通、青数聚、杰汇数字创新中心等及在谈平台,孵化一批新技术、促进一批科技成果转化、招培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一批科技企业。
三是打造“资本高地”。将争资争项作为“一把手”工作,紧扣中央新增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四化基金等项目投向,对项目储备库、在建库实行动态化管理、常态化调度、节点化推进,保障项目成熟度、申报成功率。立足用好各类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
四是打造“人才高地”。深入推介人才“引、育、用、留”政策措施及配套细则,采取举办展会、论坛、活动和走出去直接引、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团队引、紧抓技术对接柔性引等相结合的方式招才引智,持续招引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人才,并做好人才服务,推动教育、医疗、娱乐、公寓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每年拟新增城市公共停车位500个以上。人才保障住房已建成交付533套,已租263套,在建1468套。
五是打造“政策高地”。立足用好“新贵安八条”等优惠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贵阳市关于数字经济产业、总部经济、大数据场景应用相关政策。坚持“以商招商”“载体招商”“基金招商”齐头并进,精细化统筹招商项目,按照分行分类做好一企一策洽谈、跟踪落地,强化全员招商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一图三清单”,争取项目落地。持续推进“园区长”服务机制,建立“1个总联动专员+4个环节专员”工作机制,提升“贵人服务”质量。
特此答复。
贵州贵安新区办公室
2024年5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