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
公开内容

贵州贵安新区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第11018号委员提案的会办意见(贵安办提复字〔2024〕5号)

发布时间: 2024-05-10 11:04 字体:[]

贵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贵阳市工商联提出的《关于强化土地集约利用促进贵阳贵安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收悉。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节约资源。为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新区采取一系列举措,严守耕地红线,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按照“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的原则,大力推进批而未供和供而未用土地处置,2023年完成处置批而未供土地769.45公顷,供而未用土地50.08公顷。不断创新土地利用方式,印发《贵阳贵安关于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和混合用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2023年出让3宗“标准地”,面积约536.03亩,价款约1.16亿元。积极探索推进混合用地改革,按年度开展高端园区、综保园区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促进园区节约集约用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如贵安新区腾讯七星洞库式数据中心。不断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用地保障。

二、会办意见

(一)规划引领方面

一是明确建设方向和产业定位。在编制《贵安新区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初期,结合地区资源、环境和市场需求深入调研分析,确定产业定位和特色,形成特有产业和产业结构,即围绕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新能源汽车、电池及材料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打造贵安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形成新区特有的产业集群;以马场产业新城为重点,以自主腾退、整合、转让或政府收储等方式分类施策消化批而未用土地。二是综合考虑后期发展需求。在规划前期,充分考虑产业发展用地需求、用地扩展条件,确保规划灵活性和可持续性。按照空间集聚、产城融合的理念,分组团式集中连片布局工业用地27.36平方公里,以满足未来产业发展和城市扩展需要,避免因土地连片开发困难而影响规划实施。三是优化规划审批流程。通过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工作流程、加强协调配合等方式,压缩规划相关手续审批时间,确保规划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四是加强规划实施监管。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管机制,加强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和困难,确保规划实施效果。五是加强社会参与和沟通。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新区前后五次对规划草案广泛征求意见并公示,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并加强沟通。通过广泛的社会参与,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增强规划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二)供地结构方面

一是进一步发挥规划引领统筹管控作用,构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新格局,精准高效保障高质量发展。二是科学编制土地供应年度计划,突出计划引导控制作用。严格执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和国家各项产业政策,优先保障国家重点建设项目、重大产业项目、民生工程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需要,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先进制造业项目用地。

(三)土地利用方面

一是持续落实《贵阳贵安关于推进工业项目“标准地”和混合用地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合理建立工业“标准地”指标控制体系。新增工业项目用地,投资强度、产出、税收、能耗等控制性指标不达标的,不单独供地,须入驻标准厂房。二是探索混合用地出让改革,鼓励工业用地与除经营性住宅以外的其他用地兼容混合,推动园区土地二三产业混合(如工业+研发,工业+商业等),支持混合用地“带方案”出让。三是制定工业用地弹性年期出让管理实施方案。采用弹性年期出让、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方式供应土地。四是盘活存量,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持续开展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摸排处置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增存挂钩”机制,综合运用经济、行政、司法等手段,破解遗留问题,推进存量盘活。五是挖潜增量,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效率。鼓励工业项目向空间要效益,支持已建成工业项目通过厂房加层、厂区改造、内部土地整理、工业上楼等方式提高集约利用水平。在符合规划、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积率的,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四)坚持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方面

根据《贵安新区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实施方案》,重点围绕电子信息制造、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打造三大产业基地。一是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聚焦“一硬一软”,围绕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做大算力规模,引导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集聚,加快“东数西算”算力业务应用场景开发,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贵州)主枢纽中心等项目建设。二是打造新能源汽车、电池及材料生产基地。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大力推动长江汽车生产基地投产达产,着力发展电机电控、汽车零部件、充换电设备等配套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加快推动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项目达产满产,沿产业链积极引进电池隔膜等关键配套产业。三是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备份基地,聚焦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积极争取国家、省在贵安新区布局建设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热备份”基地,加快建设中航发高温合金涡轮叶片生产基地、中车新能源装备等重大项目。

(五)节约集约利用机制方面

一是强化系统管理,建立土地利用全生命周期管理长效机制。从“储、批、供、用、管、评”6个方面,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机制,科学编制年度土地储备和供应计划,实行“以用定供、以供定批”,从源头减少批而未供土地的产生。严格批后管控,对达不到土地利用强度的企业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形成以存量促发展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节地评价,合理优化土地开发利用空间布局。执行土地使用标准,对无标准或超标准的建设项目,组织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三是做好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工作,督促用地单位严格依法按合同使用土地,对违反土地出让合同约定和划拨决定书规定的,严肃追究用地单位违约责任。四是制定工业园区企业准入及退出管理办法,统一对入园企业进行准入和退出管理,切实加强入园项目的开发、建设和管理。

以上会办意见供贵单位参考。

贵州贵安新区办公室

2024年5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