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看贵安

    【贵州日报】“五子”安商工程助力新区高质量发展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营商环境是发展基础,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

      为了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从细微处着手,创造性地推出了“才子、房子、车子、票子、台子”“五子”安商工程,聚企业聚人气,助力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才子”工程夯基础

      每年从花溪大学城毕业的大学生人数有4万多名。

      “结合我们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需求,如何把这4万名大学生培养成才并留下来,是我们需要突破的难点。”花溪大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潘军希望借助外力实现“破壳式”的改革。

      为此,花溪大学城把重心放在打造校企项目合作试点上,通过引入国际一流培训机构、搭建产学研一体化集成平台,大力推动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对接合作,全面培养适应贵安新区产业机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急需的紧缺人才。

      “我们的目标是每年为新区新增大数据人才1000名、大健康人才1000名、大文旅人才500名,争取大学城应届毕业生每年新增2000人以上在贵安就业。”潘军说。

      “房子”工程拓空间

      目前,花溪大学城累计注册企业约有700余家,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厂房、住房配套空间不足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从产业最急迫处出发,花溪大学城紧扼现实“痛点”,并分别开出“向存量要空间”和“向增量建配套”两张“药方”。

      存量上,向高校及企业要空间,通过加快与城市学院、贵州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东盟小镇等高校和企业合作打造产业园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增量上,加快公租房、员工公寓、普通商品房、数字经济产业园二期、大数据小镇、创智梦想城等项目建设。

      据介绍,大学城新建的办公区域按照新区大数据十条的奖补政策,切实减轻了企业的负担。

      “车子”工程架桥梁

      在贵安新区工作的一部分信息技术高端人才目前还居住在贵阳城区。

      “职住”分离,让这些人每天上班需要单程通勤一个多小时,大大增加了上班的焦虑感。为了缓解这样的矛盾,大学城实施“车子”工程,将在加大“三纵六横”骨干路网建设力度,完成人才路西段、博士路、松柏山环线北段等12条道路建设,建成环城快铁(党武段)大学城北枢纽站,助推贵阳-贵安-安顺同城化的同时,还将根据大学城上班族的上班规律和各高校的现实情况,坚持绿色公交优先发展原则,增加通勤车班次,新开调整大学城各高校的校内公交环线,解决好贵阳至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跨区域和校内师生上班上学的交通难题。

      “票子”工程解难题

      融资是企业“加速跑”的动力之一。

      针对一些初创企业投融资难问题,花溪大学城管委会着重引进国内一流的投资基金入驻园区,鼓励风投、创投、天使基金等投资机构对入驻园区的科技型种子企业、创新型中小微企业进行权益类投资;积极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服务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股权投资、项目贷款、担保、供应链融资、融资租赁等综合金融服务,成立商业保理产品,助推入园企业转型升级。

      为了让更多投资机构能够发现城内的好项目,花溪大学城管委会还专门聘请了双创医院等专业机构对企业进行包装,使其面子和里子相匹配,以达到投资机构的要求。

      “台子”工程促跨越

      “产业的区域竞争力关键在于‘造势’,造势需要平台。”潘军说,“政府最大的任务是搭建平台,给企业提供‘试’场和‘势场’。”

      这些年,花溪大学城通过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融资平台、高校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经济运行平台等,为创业者提供了更多创业空间和项目,形成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台子”工程将着力引导成立行业协会,促使企业抱团发展;谋划“试验场”,为企业提供区域性小“舞台”,让企业拥有容错机会,以提升自信力;搭好产业融合平台,引导扶持企业“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联合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共同为辖区企业“赋能”;继续强化“高校苗圃、双创加速、产业放大”三级产业孵化体系建设,通过科学评估,每年每个细分行业遴选3家高成长企业,集中资源重点打造一批“小巨人”企业,为最终成长为“独角兽”做好准备。

      企业家是营商环境的“晴雨表”和“感应器”,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将通过实施“五子”工程服务企业,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磁场”,以“势”聚“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