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贵安农业生产尽显“科技范”
食用菌“住”上“空调房”、生猪有了“单人间”、对虾“畅游”恒温池……
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贵阳贵安,食用菌“住”上了“高级空调房”、生猪有了“单人间”、南美白对虾“畅游”在恒温池中……贵阳贵安瞄准智能化、科技化、高端化,不断打造农业现代化“新样式”。
当前,贵阳贵安正在发展壮大现代都市农业,突出稳粮、保供、优种、活市、联工“五个关键”,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突出“五个一”和“四大经营主体”,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扎实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助推贵阳贵安“三农”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种植“标准化”菌菇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贵州溪云数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厂房里,一瓶瓶菌种在传输带上经过菌料装瓶、高温杀菌、接种菌种等步骤后,被转移到智能化的育菇车间。
与传统菌菇种植有别,该公司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食用菌培养技术、栽培设备,采用信息化集成管理模式,建设自动化生产线,实现蘑菇生产从原材料入库、菌种培养、菌瓶培养、菇培养到采摘分选包装的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形成标准化生产单元,实现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工业化、现代化、数字化。
在育菇车间内,只见蟹味菇、白玉菇、鹿茸菇排列整齐,正在悄悄地萌芽成长。“在这里,温度、湿度、光照、氧气、二氧化碳等全部实现可控化操作。”贵州溪云数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长奚俊介绍,食用菌的生产实现了全过程信息感知、全领域资源整合、全流程智能控制。
走进装瓶车间,车间内四条装瓶线快速运作,自动化设备流畅地完成原材料搅拌、装瓶、灭菌锅高温灭菌等流程,每条流水线上仅需一两名操作工。“目前,每天生产装瓶12万瓶,满产后每天生产装瓶可达25.7万瓶,采收成品60余吨。”奚俊说。
为了保证生产高效进行,公司采用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还可减少安全隐患、降低劳动成本。同时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为消费者提供美味、营养、健康、绿色的产品。
“目前公司生产的产品有蟹味菇、白玉菇和鹿茸菇,鹿茸菇从装瓶到采收需要80余天,蟹味菇、白玉菇为110余天,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奚俊说,随着中秋国庆“双节”到来,菌菇订单激增。
随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贵州溪云数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动了周边300余名群众就业。“我是这里的操作工,主要负责补盖。在这里上班工资还不错,离家近还能照顾家庭。”花溪区青岩镇北街村村民胡荣芬告诉记者,该公司大部分员工均来自周边乡镇。
奚俊表示,下一步,该公司将充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进行深度融合,继续扩大公司生产规模,同时大力开拓销售市场,把产品推向全国。
智能化平台养殖“放心猪”
“这个脆哨味道真的好香,又酥又脆,给我称两斤。”这几天,许多市民游客来到民生路这条“美食街”精心挑选美食,往往少不了买点脆哨。脆哨作为贵阳人餐桌上常见的美食,在原料猪肉方面颇为讲究。当前,市面上不少有名的脆哨店的原料猪肉来自本土养殖企业——贵州富之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贵州富之源是一家以原料贸易、饲料生产、生猪养殖、肉食品加工等产业为主导的大型现代化农牧企业,总部位于修文县,是农业农村部生猪标准化示范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专注养猪20多年,养殖场设在空气清新的大山中,生猪住的是‘单人间’,利用智能化平台实现生猪养殖环节全程把控、猪肉全程溯源,保证让大家吃上安全、放心、绿色的食品。”贵州富之源养殖事业部生产副总监董启轩介绍,中秋国庆假期来临之际,市场对猪肉和相关制品的需求进一步增加,公司加大了供应量,全力保障市民需求。
在贵州富之源修文嘉农种猪场,智能温控、智能饲喂、自动刮粪、自动料线等“智能家居”一应俱全,商品猪从出生到出栏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智能化平台实时查询。
“使用智能化平台后,数据可追溯,易于查询,能够快速分析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快速解决,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董启轩说,正是有了智能化平台,极大地方便了管理。中秋国庆期间,即使部分员工放假,生产也不会受到影响。
近年来,贵州生猪生产能力不断提升,2022年,全省生猪出栏1985万头,增速排全国第5位;净调出生猪322万头,排全国第9位,实现由净调入省向净调出省的历史性转变。贵州富之源作为专业化养殖企业,在保障生猪生产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董启轩表示,公司将立足贵州生猪产业发展实际,通过不断完善生猪产业链,全面打造“名”“特”“优”猪肉农产品,助推贵阳贵安现代山地特色都市农业高质量发展。
高科技助力养出“高端虾”
PH调控系统、自动喂食器、调温系统……在贵安新区贵澳农业产业园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内,各个虾池干净卫生,安装有各种智能监测、调控仪器。
该基地由贵阳农投集团旗下现代渔业集团公司负责建设运营,于2022年底开工建设,分为两期建成,均已投产。目前,有13个幼虾池、27个成虾池,其中9个成虾池的虾达到上市商品虾标准。今年预计产量约1.25万公斤,可实现产值约75万元。
基地引进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的发明专利“基于异位生物絮团培育和原位硝化的复合对虾养殖系统”养殖技术,其中,“基于异位生物絮团培育和原位硝化的复合对虾养殖系统”包括对虾养殖池、幼虾培育池、沉淀池、反硝化池、流化床和微电脑控制系统。
通过该系统,幼虾培育阶段以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处理养殖尾水为主,养殖中后期以原位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去除养殖水体氮素为主,同时辅以异位生物絮团技术去除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不仅可控制养殖溶氧风险,还可以用生物絮团异位培育浮游生物喂食对虾,提高饲料利用率,平衡对虾营养。
另外,和单一生物絮团养虾系统相比,该系统增氧能耗降低30%以上,饵料利用率可提高10%至15%,且全程可将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控制在安全浓度范围以内,养殖风险小,适合大规模对虾生产。
“目前,虾池内的智能化设备还接入了手机端,我们可通过微信小程序管理虾池。”该基地生产负责人张浩然说,今年7月,该基地首批南美白对虾上市,填补了贵阳高端水产品南美白对虾的市场空白,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
“首批上市的南美白对虾品质特别好,个头均超过20厘米,且口感鲜甜,很受市场欢迎。”张浩然说,基地养殖的虾苗是从江苏、广东、上海等地引进的,采用绿色、安全、可循环、低病害、规模化的方式养殖,供应贵阳及周边市场。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池水含盐量高,随意排放会导致土壤污染。为了实现零污染、零排放,该基地专门配置了一套水循环利用设备,既保障了养虾池的水质,又实现了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促进绿色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