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未来将全力培育黔中城市群,推进贵阳、贵安同城化,实施交通互联互通、产业相互配套、环保联防联治、公共服务设施共用共享等项目;实施一批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排水防涝、垃圾污水处理、停车场、基本公共服务等项目,深入实施城市交通文明畅通提升工程,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推动产城互动,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快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城镇产业发展格局。
省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纷纷认为,作为肩负着全省改革工作先行先试使命担当的贵安新区,应该坚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功能齐全、配套完善、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管理科学”发展目标,集聚资源、集成政策、集中火力,全面加快开发建设,加快打造一流现代化新型城市。
省人大代表、贵州民族大学副校长:韦维
完善城市配套功能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
人是城市建设的根本,人气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加快人气商气聚集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核心。5年来,贵安新区始终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建设。经过5年深耕,15万师生齐聚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促使花溪大学城成为朝气蓬勃、人才聚集的学府之地。
围绕“城市美起来、老师住下来、学生留下来、产业兴起来、双创干起来”的目标,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双创示范基地完成建设、双创企业相继入驻、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落户、数字经济产业园搭建成功……这些都表明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正在崛起。
2018年,“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多彩贵州有多彩——贵州首届大学生民族歌舞大赛暨第五届花溪大学城文化艺术活动月”开幕式在贵安新区大学城成功举行,进一步提升了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的形象与知名度,为打造花溪大学城文化艺术名片添上了靓丽的一笔。
下一步工作中,希望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能抢抓重要机遇,借助高校聚集、高层次人才集中、智力资源和高新技术产业汇集等多项优势,在建设城市发展步伐中,充分结合高层次人才优势,同时将新区发展大数据的优势融入城市建设中,不断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和服务体系,加快联结产业带,推进产学研协同发展,并以点带面辐射整个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省人大代表、省工商联副主席:龚淮平
以人群结构和发展需求为导向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在奋力打造现代化新型城市过程中,实现配套设施集约建设,全面统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土地空间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体系,以及提升城市空间综合分析和利用能力等,都是建设城市的关键。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城市框架的逐渐扩大,城市发展的逐渐精细化、城市功能逐渐多元化,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越来越明显感觉到城市发展带来的便捷、高效与舒适。然而,基础教育的配套设施仅仅满足了宜学功能,只有完成“宜居、宜学、宜业、宜游、宜养”的城市功能定位,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才能真正实现“城市美起来、老师住下来、学生留下来、产业兴起来、双创干起来”一流现代化新型城市建设目标。
下一步规划建设中,希望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以人群结构和发展需求为导向,强化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充分利用山地特色的自然风貌、现代本土的建筑风貌、多姿多彩的文化风貌,打造功能布局合理的高校园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社区、生态人文智慧的现代城区。
省人大代表、贵阳市公交集团有限公司运营部副部长:明 媚
统筹公共交通发展规划优化内外交通网格布局
同城一体化,交通要先行。贵安新区自设立起,就着力构建以快速轨道交通和快速骨架路网为依托的“双快交通系统”“城乡一体、快慢结合、客货分离”交通运输系统以及城市核心区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绿色出行系统。在此基础上,贵安新区坚持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功能布局,努力构建“绿色、低碳、高效、共享”综合交通系统,这些都是贵安新区坚持绿色发展的具体实践。
下一步工作中,希望贵安新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根据现有城市发展水平,编制涵盖公交枢纽站,以及线路、站台、车辆等内容的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专项规划,并逐步加以完善;同时,要统筹公共交通发展规划、线网布局,进一步促进城乡公共交通一体化,优化现有公共交通线路和管理,对公共交通线路及内部运力配置进行优化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运力资源,实现公共交通服务的同步提升。另外,希望贵安新区优化内外交通网格布局,加深与贵阳市、安顺市等城市的紧密联系、互联互通,推动贵安新区与相邻地区一体化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各方面各领域有效衔接,按照一流现代化新型城市标准,努力营造更具竞争力的发展环境。
省政协委员、贵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曾 羽
打破校区边界构建“三区联动”发展模式
“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调整优化高等院校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认真聆听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后,我感到非常兴奋、备受鼓舞,这对于贵州理工学院这样的工科类院校来说,意味着有了更多更大更好的发展机会。
2019年,贵州理工学院将入驻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加上之前已入驻的9所省属高校,花溪大学城已涵盖了理、工、农、医、文、经、管、教育、历史等9大学科门类,还囊括了众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科研基地,现在的花溪大学城已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高地了,这也正是我们加入这个温暖大家庭的初衷,也是学校在争建“双一流”大学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主动融入,拥抱贵安,期待与贵安新区携手共谱发展新篇章。按照总体规划设计要求,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区域要在整合各校区基础上,通过共享公共设施、综合开发校园周边的城市绿地及限制用地等,打破校区边界,将校区融入城市,构建校区、街区、社区“三区联动”发展模式。目前,贵州理工学院正加紧建设,其中的亮点和优势就是建了一个科技园。学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探究学科技术孵化、技术引进、技术推广及技术市场的构建等,这对贵安新区科技领域的发展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省政协委员、贵州省青联副主席:吴汉阳
贵安新区城市建设“快、新、好”
贵安新区的城市建设给我最直观的感受用3个字就可以概括:“快、新、好”。
为什么说“快”呢?2015年第一次到贵安新区,“荒郊野岭”是第一印象,今年再到贵安,映入眼帘便是绿水青山的环境、立体便捷的交通路网等,短短几年时间,这样的发展速度让人惊叹。
说到“新”,这不仅是日新月异的变化,更是让人耳目一新。5年间,贵安新区乘着大数据发展的强劲东风,以基础网络覆盖、海绵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为重点,将大数据贯穿于城市智慧管理服务、智慧网络、智慧生活和智慧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一座功能齐全、服务完善、环境优美、管理科学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呼之欲出。
至于“好”,我认为评价城市开发建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人”为本。在这方面,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5年来,9所高校入驻,15万师生齐聚,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已然成为朝气蓬勃、人才聚集的学府之地,在为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生活条件的同时,贵安新区还实施了很多人才战略,让学生毕业后还能扎根留下,这一点贵安新区做得非常好。
至于以后的城市规划建设,我认为贵安新区应该按照省委提出的“建城市、聚人气、广招商、招大商”重要要求,以“一城一带”建设为核心,不断优化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为城市建设提供“智”核,凝聚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省政协委员、贵安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星
以“一城一带”建设为核心助推城市发展
贵安新区自国务院批复设立之初起点就很高,在发展中始终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建设,设立5年来,贵安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2018年,在全国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大环境下,新区的建设速度明显放缓,这让我们警惕,要进一步重新审视以前各种投资决策对新区的贡献程度有多大?以便从中找出短板和不足加以改正。
我认为今年新区的发展将紧扣“建城市、聚人气、广招商、招大商”重要要求,以“一城一带”建设为核心任务,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固定资产投入,我们也将抢抓机遇,与新区广大干部职工一起苦干实干,为新区发展作出新贡献。
具体来讲,就是在下一步工作中,新区可以进一步整体规划公共交通系统线路、完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换乘区域不足等问题,真正实现公共交通系统有效衔接;要以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为核心,完善配套功能设施,强化招商,引进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综合体;要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支撑,规范保障房分配,扩大公共租赁房覆盖面,让广大师生在新区安居乐业,助推城市建设发展;要充分利用新区大数据发展优势,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并且新区在建筑风貌、城市文化等方面要与周边城市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