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贵安要闻

    一座新城平地起 日新月异露峥嵘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编者按】

      “人才高地、科创基地、生态园地”是建花溪大学城之初,省委省政府的高标准定位。

      一张白纸绘蓝图,一座新城平地起。

      花溪大学城按照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的要求,不降格以求、与时俱进地探索“大学城+大学生+大数据+大创意”发展模式,在黔中大地上建一座功能布局合理的高校园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社区、生态人文智慧的现代城区,成为现代化的新型城市样板。

      内培外引聚智力

      和风细雨的五月,思雅河畔,雨水冲刷后的花溪大学城空气清新,绿意盎然,处处充满生机。

      2011年,花溪大学城破土兴建。

      7年的建设发展,规划入驻的12所省属高校,目前已有9所入驻花溪大学城,涵盖了理、工、农、医、文、经、管、教育、历史等9大学科门类,集聚师生15万人。

      迎来送往,这里已成为贵州当之无愧人才培养的摇篮。

      从规划之初,围绕推动贵州“人才强省”战略,花溪大学城始终致力提高教育资源的聚合度,以资源共享的方式实现高校教育发展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同频共振。

      治国经邦,人才为急。

      如今,花溪大学城在建项目25个,拟建项目26个。贵安数字经济产业园、花溪大学城双创园等项目的建成,全球知名企业百度、HTC、韩国现代汽车、阿里云等项目的落户,都推动着花溪大学城成为名副其实的“人才高地”。

      开放获得资源,创新赢得未来,人才决定大局。作为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桥头堡和排头兵,为大数据企业培养专业的大数据人才,成为花溪大学城当务之急的重要任务。

      “贵安超算中心的建成,将成为我国西南地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最先进计算技术的国家级超算中心。”花溪大学城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创业创新服务部)部长李悲鸿表示,这将成为贵州大数据科研的前沿阵地和人才高地,直接促进我省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并有效地带动区域性科研能力的大幅提升。

      去年4月,贵州师范大学成立大数据与计算机科学学院,计划新增大数据相关本科专业,培养大数据产业实用型人才。这是花溪大学城积极把高校学科链契入园区企业产业链的生动实践,推进政产学研全面战略合作。

      此外,中科院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FAST天文大数据中心、超级计算中心和百度、阿里创新中心、贝格大数据等重大项目陆续落地,还将吸引更多的大数据、大健康领域高端人才来到花溪大学城。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结合贵安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今年,花溪大学城将出台政策配套措施,保障人才项目落地,包括《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324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和《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324人才培养工程实施细则》,大力培养具有统计分析、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知识的跨界复合型人才。同时,花溪大学城围绕建设适应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梯队,制订《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百千万人才计划》,提高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助推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

      花溪大学城通过推进高校和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府搭台、校企互动、产学结合、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加快培养适应贵安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发展急需的紧缺型人才,为促进贵安新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在花溪大学城功能配套区中,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永久会址依托每年一届的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成为贵安新区对外开放、交流合作的窗口。目前,花溪大学城正通过深化与东盟各国在语言教学、留学生互派、科技创新、技能人才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提升贵州与东盟各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加强。

      城以才兴,业以才立。花溪大学城将通过搭建“人才交流、科技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发挥各高校人才、资源、专业特色优势,以项目合作为纽带,推动校地、校际合作;引入知名企业与高校共建“大数据、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健康养生”产业园,构筑花溪大学城内涵式发展和政产学研一体化高端平台,为贵州实现“人才强省”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创新创业激活力

      “遇上创新创业的好时候了。”陆利鹏发自内心地感慨。

      从贵州财经大学毕业后,陆利鹏选择回江苏老家。一直都通过网络媒体关注着花溪大学城的建设发展,“终于,还是选择了回归。”

      陆利鹏所说的“回归”,就是重新回到花溪大学城的怀抱,干一番事业。

      “再回来时,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陆利鹏说,“从学生身份转变为创业者。”

      2016年底,他注册贵州深蓝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入驻贵安数字经济产业园。“我们从事的是大数据终端产品,如数据采集平台搭建等。”陆利鹏说,公司将在国家提倡的环保、生态方面,与现有物联网进行结合发展。

      “高科技”“大数据”,是花溪大学城创新创业的高频词。“花溪大学城内的‘双创’企业,大部分都是大数据和高新科技企业。”花溪大学城管委会经济发展部(创业创新服务部)部长李悲鸿解释,这些与花溪大学城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密不可分,仅仅9所省属高校,就囊括了全省最强劲的科研团队和最前沿的硬件支撑。

      “还有若干政策红利。”李悲鸿说,“说实话,很多处于初创期的大数据企业和科技公司,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没经验、缺资金,阻碍其发展的障碍很多。”

      “帮一把,扶一把,创业成功的几率就会大很多。”李悲鸿介绍,去年,贵安新区专门出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十条政策措施(试行)》,尤其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大、未来增长可预期的企业和项目加大了扶持力度。

      “十条政策中,四条关注科技发展,足以看出新区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强化双创孵化平台建设方面都有相应补助。”李悲鸿说。

      科技创新是引领花溪大学城双创发展的核心动力。如何用好这轮新政,也是对花溪大学城未来产业布局和发展的思考。

      据了解,为鼓励和吸引教师、学生、社会团队在花溪大学城发展“双创”事业,从最初的72条政策,到如今的“大数据十条政策”,还有“花溪大学城师生落户政策”等一系列优惠措施,花溪大学城不断完善创新创业优惠政策,让创业者创业有路、创业有助。

      “有这样的红利,我们干事创业的底气更足了。”陆利鹏说。

      针对入驻双创园内的创客团队,花溪大学城通过积极推动“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的新模式,构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放大器”的孵化体系,用“创业培训、创业引智、创业孵化、创业融资、创业大赛和创业服务”等一系列创业创新扶持体系,着力打造一批创客空间、创业街区、创业园区,形成“体系健全、协调发展、服务完善、成效显著”的创新创业发展新格局。

      作为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花溪大学城不光是贵州创新创业的主阵地,还凭借雄厚的教育资源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以“立足贵安、引领贵州、辐射全国”的发展理念,致力打造贵安新区及贵州省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高地。

      贵安数字经济产业园的建成开园,便是如此。

      “这是贵州首个数字经济产业园。”李悲鸿说,“肩负着贵州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重任,旨在融合高校的科研资源和企业技术的创新优势。”

      通过发挥智力和科技资源优势,贵安数字经济产业园重点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协同发展,以丰富的数字经济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全国数字经济重要创新极。

      按照《贵安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规划》,2017年夯实基础,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业态的聚集;2018年提升成型,实施资本驱动、产业牵动和人才联动三大任务,构建数字经济资产评估、转化和交易平台;2019年至2020年辐射引领,全面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全省数字经济发展。

      “花溪大学城就是要抓住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李悲鸿说,按照省委省政府赋予的“人才高地、科创基地、生态园地”总体发展定位,积极探索“大学城+大学生+大数据+大创意”发展模式,不管是“一周一论坛、一月一赛事、一季一嘉年华、一年一大会”;还是以“校企共建+校企交互”模式,建立大数据“一校一品”,都是为了推动人文科教深度融合,实现校区、城区、园区、社区“四位一体”发展,打造全省领先的自主创新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地和高端人才集聚地。

      厚植绿色增魅力

      如今的花溪大学城主干道两旁,已是绿树掩映,花草茂盛,一些观光客于此摄影,不少鸟儿自由栖息在枝头,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致。

      花溪大学城,作为高校聚集区,也是贵安新区核心聚集区五大新城之一。随着企业、高校的不断进驻,市政配套的逐步完善,花溪大学城的建设发展令人瞩目。

      在花溪大学城打造功能布局合理的高校园区的同时,绿色成为建设发展的底色。保护这片底色,花溪大学城立足于山水,遵循着低冲击开发理念,致力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社区。

      “只要没事,就喜欢来这里走上两圈,呼吸新鲜空气,把绿色尽收眼底。”家住贵阳市的鄢富玉是个慢跑爱好者,自从发现花溪大学城这块“宝地”后,即便路途遥远,他都要抽空来这里锻炼。

      “没有市区的喧嚣,天更蓝,树更绿,城更美,环境更安全,这都是我眼中看得见的文明。”这就是鄢富玉喜爱这里的原因。

      63.46平方公里的规划面积内,花溪大学城尽情挥洒绿色、智慧、人文主题。原始自然景观结合高端现代化建筑,犹如一幅多彩的画卷,令人向往。

      毗邻思丫河,环靠金牛湖,背倚松柏山水库,花溪大学城坐拥着丰厚的自然资源。青山绿水是大自然赋予花溪大学城宝贵的天然宝藏,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滋养着每一位贵安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花溪大学城建设发展的一大优势,也让我们肩负着更重的生态环境保护使命。”花溪大学城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郑维俊指着挂在墙上的花溪大学城总体规划图说。

      花溪大学城并未因先天的生态优势而懈怠“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使命,绿色、生态、环保永远被放在首要位置。立足于独特的山水资源优势,在规划建设上,花溪大学城以“公园造城”“景区造城”为初衷,在白纸上描绘出现代化新型城市蓝图。

      作为“山水之都·田园之城”,贵安新区要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尤其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其中,“两河两园一库”是花溪大学城建设过程中的重点保护对象。

      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的“两河两园一库”,犹如一个大写字母“C”环绕在花溪大学城周围,包含思丫河、金牛湖、翁岗河等,环城水系长约20公里,规划区以绿地、水域为主,以及少量城市功能用地,用它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静静地守护着这座新城。

      花溪大学城积极顺应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把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放到重要地位,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发展转型,通过斥资提升高校景观,实现花溪大学城的全域景观化,使之成为集休闲、娱乐、游憩、绿色、环保为一体的主题鲜明、景致优美的生态环廊和国家湿地公园,实现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新型城市。

      按照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花溪大学城围绕建设“山水之都·田园之城”,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理念,编制完成了《花溪大学城总体规划》《花溪大学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花溪大学城城市设计》,在保留自然山水肌理的同时,还强化了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