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贵安要闻

    贵安新区六措并举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一是加强组织宣传确保政策深入人心。在开春备耕的关键时间点,层层召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会议做好宣传动员,到村、到组、到农户深入细致扎实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召开各类村民代表大会63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知晓率达到91% 。涉农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宣传动员100余次,宣传动员农户达5000余人次。积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在17个贫困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0%的贫困人口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100%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技术团队全覆盖,带动1753户农户主动参与农业结构调整,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

      二是科学规划布局确保调整顺利推进。在编制总体规划和美丽乡村、安平生态区等重大规划中,预留足农业发展空间。制定《贵安新区2018年农业结构行调整方案》,以“大扶贫、大生态、大健康”为指引,以“六个万亩”为重点,种养结合、粮经结合、农旅结合统筹布局高产值农业产业,今年调减玉米1.88万亩,种植蔬菜3万亩,建设茶园基地1050亩,栽培食用菌1330亩,种植经果林1.64万亩(其中苹果6390亩),葡萄改良1000亩,种植优质水稻2.47万亩,养殖生态家禽10000羽,种植烤烟2353亩,种植中药材300亩。

      三是稳定农资市场确保物资供应到位。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全方位抓紧做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种子、种苗、农药、肥料等物资的准备和调运工作,保障农资需求。目前,已储备各类种子55吨、各类农用化肥6000吨、农膜72吨,储备农家肥7000吨。积极开展“红盾护农”行动为春耕“保驾护航”,依法打击无证生产经营、制售假劣种子种苗等坑农害农违法行为,保证农资质量,共检查经营户33户次,规范农资经营户1户次。

      四是做好技术指导确保达到预期效果。以经济作物种植为技术指导重点,开展“万名农技专家下基层”活动。邀请农技专家到村、组、户、田间地头开展现场示范性教学,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马铃薯种植技术、水稻种植技术等培训,系统培训农民4926人次。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到开展春耕备耕、果树病虫害防治、果树打枝修剪方面的培训3次,参加农户达235人次。利用各村讲习所开展巡回宣讲,选派新区有农业技术专长的干部到乡镇开展巡回宣讲9次、参训农民达1200多人次。

      五是加大招商引资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与省供销社共同成立贵州省绿色农产品流通控股有限公司,建成贵州省绿色农产品配送中心,项目集蔬菜、肉类、禽类等食品原材料分拣、冷餐、储存、配送、交易数据采集及分析应用等功能于一体,并依托全省供销系统扎根农村60年的底蕴,与贫困村贫困户签订农产品“保价收购”协议将农产品带到城市,目前月配送销售额达150万元。引进宝能集团建设农产品综合物流园,项目投资37亿元,占地面积630亩,建设集农产品采购、加工、集运、批发、仓储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园。引进贵州桂园鸿图贸易有限责任公司,与村集体合作社达成种植及收购协议,对丰产的辣椒及紫皮大蒜进行保底回购。

      六是积极培育品牌提升农业综合效益。采取“委托服务+以奖代补”方式,委托欧托普公司在整区推进“三品一标”认证28家,无公害检测21家。全力打造“贵安山禾” 农产品品牌,对掌克古树红茶、马场灰鹅、林卡辣椒、高峰葡萄等进行标准化包装设计、推广和宣传,现已设计出产品包装20余种,让“贵安山禾”系列农特产品逐步成为绿色特色产品的形象代言,助推贵安农产品风行天下。依托“贡皇米”“福寿米”品牌优势,积极发展订单农业,扩大无公害优质米种植规模,水稻种植订单达1万多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