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控人居贵安示范楼—清益斋是中国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的首个生态示范性建筑 (夏至 摄)
在贵安新区,正孕育着中国第一个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园区:“中国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
漫步生态文明创新园,透水性碎石路面、雨水渗透带、透水人行栈、石笼挡墙等“海绵设施”让记者眼前一亮。绿色的植被、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
生态文明创新园位于贵安生态新城(中心区)西南部,项目在充分分析地块自然条件、用地高程、坡度、雨水汇流的基础上,构建海绵城市系统,建设海绵型园区。
2015年2月7日,清控人居集团携手英国BRE,与贵安新区签署了三方合作协议,真正实现了创新园在中国的落地建设,即中国创新园网络的首个项目——中国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
“这种类型的创新园在全世界有五个。”贵安新区置清生态文明创新园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贾亮说,但在亚洲地区,仅有一个,这就是中国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
建设这样的一个创新园又有何意义?
贾亮表示,中国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不仅是绿色建筑技术和产品的展示平台,也是各项新技术的权威评估基地和中国绿色建筑标准的参与制定机构。园区将促进英国BREEAM标准与中国绿色建筑三星评价标准的互通和优化研究,为全球生态文明发展作出贡献。
在生态文明创新园处处体现着生态建设理念。
走进生态文明创新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形似牛奶盒形状的示范建筑——清控人居科技示范楼,建筑采用数字化设计、装配化建造方式,有效提升了建造效率和质量,为未来示范楼及相关部品的实验、监测、更新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
“清控人居科技示范楼是园区首座建成的科技示范楼,运用了将近17项绿色技术。”贾亮告诉记者,示范楼优先采用适合贵安自然气候条件的地道风系统、双层外墙维护体系等被动式技术,补充生物质锅炉采暖系统、太阳能光电光热等主动式技术,在降低建筑能耗和提升室内舒适度的同时,还能促进绿色技术的集成应用与跟踪研究。
在生态文明创新园还有一栋即将投入使用的建筑,门口写有几个大字:贵安生态文明国际研究院。
贵安生态文明国际研究院于今年5月开工建设,7月基本建成,目前处于内部调试的最后阶段,建筑总面积3300平方米,包含了会议、办公、展示、数据中心、餐饮和住宿等六大功能。
贵安生态文明国际研究院院长梁盛平介绍说,建筑采用了超低能耗的暖通系统、节能涂料、节能门窗、智能化控制系统以及室内微生态调节系统等近十项生态及智能技术,其中不乏磁悬浮空调和岩棉吊顶等国际领先的生态技术。
“看那边那栋建筑,那栋建筑是由一片片的墙组装而成的。”顺着贾亮所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一栋红瓦灰墙的两层小洋楼。
贾亮所指的建筑是一栋装配式示范建筑。
“传统的施工建筑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很大污染,装配式示范建筑由已经提前加工好的模型组装而成。”贾亮说,这项技术可以减少钢筋混凝土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装配式示范建筑”由中建三局一公司出资建设,今年5月开工建设,7月完工,采用国内较为先进的装配式生产技术。按照绿色三星标准设计、建造,主体结构使用工业化建造,结合绿色建筑、智能建筑的特点,更大限度满足国家对绿色建筑、节能减排要求,让住宅更舒适、更方便、更安全,更符合环保。
走进小洋楼,让记者真正感受到了装配式建筑的独特魅力。
在一楼“构件展示区”,展示了预制混凝土构件及其施工安装方式;在“二楼精装体验区”,客厅、厨房、餐厅、卧室、卫生间、储藏间等配套齐全,如果不听介绍,很难想象这是一栋组装而来的建筑。
“园区整合4G无线专网、智慧运营管理系统等设施,搭建环境品质智能控制系统,对建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全方位的监测,对室内环境和空气品质进行三维可视化管理。”贾亮说,环境品质智能控制系统除在创新园运用,还将在贵安新区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推动社区、城市尺度的智慧运营管理,促进绿色建筑后评估机制的落地实施。
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的开发建设标志着中英合作在“绿色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未来的贵安生态文明创新园,将是一个永不落幕的绿色低碳科技博览馆,一个国际化的绿色标准发源地,一个面向未来的新型城镇化实践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