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贵安要闻

    让教育均衡的音符跳跃在每个角落——贵安新区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纪实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如果不是贵安新区引进北师大,我儿子就无法享受城区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住在星湖云社区的王丽没想到自己孩子居然也能在如此“高大上”的学校上课。

      王丽的感慨正是贵安新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个缩影。

      “新区成立以来,始终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工作,以‘外部引优’、‘内部提升’的方式推动形成布局合理、优质资源均衡的教育发展格局。”贵安新区社会事务管理局教育处处长唐华告诉记者。

      外部引优 提升整体活力

      针对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贵安充分发挥引进区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从管理体制、经营模式、教育教学等多个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共享优质教育资源。2016年新区引进的北大培文贵安实验幼儿园、实验小学,北师大贵安附校相继开学。

      这一举措使不同体制的教育模式在新区生根发芽,既提升了新区的文化品位,又能满足不同层次人群对教育的需求,形成教育的良性竞争。

      党武镇中心完小教师张兰告诉记者:“现在新区引进了不少优质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借此学习这些学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及管理模式,有助于我们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还能带动新区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在对接品牌学校教育经验的进程中,贵安一直主动积极,用“外部引优”的姿态在贵安教育中别具一格。

      目前新区已通过创新体制引进了北师大、北大培文、贵师大、外国语实验学校、贵阳E智幼儿园等各种层面的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探索“公办及民办并存、体质创新型办学”的“学区制、集团化”办学模式。在快速打造学校品牌的同时,有效促进了新区教育多元化发展,提升教育整体活力。

      内部提升 优化资源布局

      2016年贵安三中高考二本上线从2015年55人上升到164人,上线率达60%,大专上线率达100%。

      贵安三中的前进的步伐,正是新区教育发展的最好印证。

      三年来,贵安新区坚持“项目带动、重点突破”的原则,同步推进原有学校的改造提升及新建学校的快速建设。

      三年来,新区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有序推进新区学校改造工程。目前新建、改扩建项目总投入51.313亿元。

      根据教育布局规划,贵安新区从教育实际出发,新组建了实验中学、三中、民中、实验小学、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5所学校,整合了川心小学、甘河小学、汪官小学、花六中小学初中部、活龙中学、中八农中等6所学校。

      通过采用“名校带弱校”、“名校带新校”、“弱校并强校”等“捆绑互动”方式,充分发挥品牌学校的优势和辐射功能,带动学区内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着力解决“办学规模小、办学效益差、办学资源浪费”的问题,逐步缩小了区域内教育发展差距。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区完成城乡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101.87%,义务教育阶段巩固率94.99%,初中毕业升学率100%,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91.46%,均超过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令人欣喜的是,教育均衡的音符,正跳跃在全区的每个角落。贵安新区通过不断探索,创新体制在变、教育布局在变、建设项目在变,而不变的是保证每一个新区儿童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的均等机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