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临时行政中心——全省最大的办公板房区。
这里,是最受瞩目的国家级新区之一,也是贵州省内最大的办公板房区,这片板房,是贵安新区的行政办公区。
3年来,贵安新区“白纸画图”,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这片古老土地俨然已是一幅山水之都、田园之城的美丽画卷。
贵安新区的开拓者们怀揣梦想,勇于创新、攻坚克难,“板房精神”成了构筑贵安精神高地的最佳诠释。
铸就贵安速度
“冬天屋里刺骨的冷,夏天又快把人烤熟了。”新区办公条件的艰苦,只有身在其中的“贵安人”才能真正体会。“领导们都能在这样的条件下办公,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贵安新区建投公司工程管理部副部长杨凯看来,越是这样的环境越能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热情。
2014年1月,获知国务院批准设立贵州贵安新区的消息后,杨凯毛遂自荐来到这里。在杨凯眼中,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板房办公区成为了贵安新区独特的靓丽风景。
杨凯所看到的板房,从选址、招标、开建、到竣工验收入驻,只用了短短3个月。“在‘零’的基础上后发赶超,新区人已经等不到明亮的办公大楼,必须在最短时间创造条件把工作开展起来。”杨凯说。
杨凯还清楚地记得,到新区做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三纵一横”道路工程的建设。为了加快工程进度,整个工程队不分昼夜,仅历时8个月,就将工程全部完工。
如今,驶入贵安新区骨干路网,全长115.32公里的沥青混凝土大道在车轮下向前平整延伸,原本泥泞的小路变为今天的双向六车道,荒芜的草丛变为知名企业的落户地,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新区的工作人员们越干越有劲,越干越欣慰。
在马场镇滥坝村大陇组,村主任曾凯指着村中和贵安大道连通的沥青路告诉记者:“这是进村的唯一通道,虽然只有2.8公里,但从前开车进来都要30分钟,现在不一样了,3分钟就可以开进村子里了。”
曾凯今年45岁,是土生土长的滥坝村人。怀着对这片故土的热爱,干起工作很拼命。2014年4月,大陇组开始道路整改工程,期间,他没有周末休息的概念,24小时甚至48小时连轴转,使这条原本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的项目,仅用一个月便“抢”了出来,使原先凹凸不平的毛土路被压平拓宽。
贵安新区干部职工以板房作为干事创业的主战场、主阵地,充分发挥“5加2”、“白加黑”的精神,“小雨大干、大雨小干、晴天拼命干”,夜以继日地为新区建设发挥光和热。正是这种干字当头的魄力与激情,让贵安新区实现了3年大变样的目标。
贵安人凭借着艰苦创业的干劲,通过全力实施项目建设“大干300天”、“三年会战”等,创造了一个个“贵安速度”,走出了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
“板房精神”在这里不断淬炼,成为创造“贵安速度”的灵魂。

诠释贵安激情
好不容易有点空闲,花溪大学城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周桐拿出手机看儿子的视频。“儿子快2岁了,他刚出生的时候,正是新区起步的关键时刻,我在产房只陪了老婆半天就匆忙回到新区,现在儿子刚开始说话,家里人都叫了个遍,可一到我这里就害羞得张不开口。”说到这里,周桐眼中充满了失落。
“虽然之前我的工作非常稳定,但我依然有创业的激情,我渴望通过自己的奋斗,陪伴新区成长。”说起最初来到贵安新区,周桐话语中流露出的兴奋掩盖了刚才的失落。
类似周桐这样的情况,在贵安新区十分常见。在新区,近2000干部职工干在板房、吃在板房、住在板房,用顽强拼搏和辛勤付出,践行着“三敢三创”的贵安精神,用行动诠释着贵安激情。
就是凭着这股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敢闯敢试的魄力,让贵安新区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出了如今的瑰丽画卷。
新区党工委政治部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冯子顺的家在贵定,他已经一个多月没回去了。自从两年前到贵安新区上班后,回家已成为他心中的奢望。
“每天的下班时间都说不准,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是常态,不仅仅是我们这个办公室,整个办公区晚上都是灯火通明的。”冯子顺告诉记者。
忙,已经成为贵安人的常态。
在活动板房内,除了办公场地以外,记者还看到了“贵安人”的第二个“家”:在书柜后的狭小空间内,安放着一张简单的床,薄薄的绿色军用床垫铺在冰冷的铁架上,再加一床差不多厚度的军用被,就是全部“家底”。
说起在贵安的“家”,杨凯深有感触:“板房不隔音,再轻柔的风也会吹得砰砰作响,甚至隔壁放杯子的声音都会轻易把你的耳朵叫醒。即便这样,大家还是一躺下便鼾声如雷,对大家来说,每天四五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已经感受不到环境的吵闹了。”
在新区11号楼门前,迎面走来一位戴眼镜的高大男子,看起来非常斯文,但浓重的黑眼圈、翘起的发梢与这斯文气质相比,显得反差很大。他是贵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邱昌明,与记者寒暄时,他显得有些窘迫:“都几天没回家了,让你们见到我这样,真是不好意思了。”
“因为真正热爱这份工作,所以我愿意为它无条件付出,这种付出让我感到愉悦和快乐,这也成为我工作的动力。”邱昌明和他的同事们常常因为安排会议布展,每天工作近20小时。
邱昌明自豪地说,“虽然贵安新区的环境艰苦,但我来到这里就是为了能实现我自身的价值,新区的领导曾说过,创业之花是需要牺牲和奉献浇灌的。”
在筹办2016创响中国贵安站文创主题创客嘉年华的间隙,花溪大学城创新创业部部长李悲鸿抽空在洗手台前洗了把脸。几天来的连续忙碌,让李悲鸿看起来很憔悴,但说到来贵安的初衷,李悲鸿的眼中还是闪着光芒。
2013年,带着闯一闯的想法,李悲鸿来到了贵安新区。
“当时送我来的同事、朋友都说,这里太荒凉了,你确定要留在这里吗?”李悲鸿的回答是:“我认为年轻就更需要锻炼,我相信贵安的未来。”
精神之于人,恰如水之于鱼,水丰鱼长。
显然,在“贵安人”心中,这是一块希望与梦想同在的土地。
如今的贵安,不断演绎着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干事创业的速度与激情。就在这片土地上,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就是靠这样一股令人敬佩的艰苦奋斗、艰苦创业、“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创新创业创出新路”的“板房精神”,推动着贵安极速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