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贵安要闻

    “1+7”开放平台锻造新增长极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2016年6月8日,贵州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1+7”开放创新平台加快发展的意见》,从创新投资管理体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扩大经贸交流合作、加快高端产业聚集发展、促进产业绿色发展、推进行政职能转变、加大政策支持、强化组织保障等8个方面提出了22项任务措施,促进“1+7”平台更好更快发展。

      贵安富士康园区航拍 陈慧 摄

      2015年8月4日,贵州“1+7”国家级重点开放平台登台亮相。贵州按下改革“快进键”,在打造国家级重点开放平台上乘风而上,顺势发力。按照“黔中带动、黔北提升、两翼跨越、协调推进”的空间格局,加快打造以贵安新区为核心和引擎的黔中经济增长走廊,推动新区与贵阳、安顺同城化协调发展,不断提升新区辐射范围和带动能力,引领黔中城市群及周边地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

      贵安新区

      贵安电子信息产业园 陈慧 摄

      今年上半年,贵安新区直管区预计完成生产总值52.81亿元,同比增长45.4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同比增长8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9.8%、72.06%、172.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14385元、5726元,同比增长13.4%和15.1%。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贵安新区大力推进项目引进及建设。截至6月底,累计引进项目88个,总投资金额780亿元。

      注重对企业发展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为福爱电子等企业争取到产业扶持资金7721万元;发起设立3亿元的贵安创业投资基金和总计24.5亿元的各类投资基金,已为19个企业项目融资5.19亿元;设立政策性担保公司,帮助拟贷款园区企业完成首期资信、贷款资格审查2000余万元,为小微企业争取扶持资金3400万元。深化准入改革。制定资本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大力推行PPP模式,总投资184亿元的9个PPP项目进入省级项目储备库。

      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制定创新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支持大学生和大众创新创业52条配套政策,制定大学生落户新区的优惠政策,为1151名创业大学生办理落户手续,引导大学生就近就业创业,推动创新创意创业成果转化。

      率先开展国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工作,探索“一章一网一单”(行政审批一颗章、审管服务一张网、标准规范一清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新路,集中审批事项达95%,成为全国较为彻底的试点单位之一。

      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贵州亿丰升华科技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智能服务机器人 芦晓娟 摄

      今年,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增比进位中,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56位提升43位,获批全国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全国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作为全国147家高新区的21家代表之一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并作为仅有的7家高新区之一参加了“十二五科技成就展”,将大数据、创新创业发展成果经验向全国展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今年上半年,该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45.21亿元,增长17.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4.87亿元。

      在全力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谋划项目94个,总投资1937亿元。项目建设全面加快,神奇制药大数据大健康融合示范基地、振华新材料二期、安迪医疗、煤田地质、光大机械等项目动工。大数据及关联企业达到1542家,新增301家,实现大数据营业收入181亿元。

      建成和签约落地贵阳国际大数据创新中心、贵阳中以高科技合作创新中心、西南大数据产业联盟、电信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医用大数据磁光存储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8个,新增贵阳爱卡族科技等21家,新搭建贵州大数据产业孵化器、生物医药创新孵化平台等4个,新增在孵企业147家。充实“新三板”项目储备库,储备库企业达40家,贵州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

      贵阳综合保税区

    贵阳综合保税区 陈慧 摄

      今年1至6月,贵阳综合保税区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50亿元的50%;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完成20.63亿元,完成目标任务35.29亿元的58.5%;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19.5亿美元,完成市级目标任务34亿美元的56.9%。

      今年一季度,该区外贸收支达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逾20倍,占全省外贸收支总额24.2%。有4家企业进入全省外贸收支前十强。

      目前已有700余家企业在该区注册,引入了惠普、富士康、乐视等一批龙头企业;借助“2016云上贵州大数据招商引智再出发活动”、“2016中国贵阳电子商务大会暨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等省、市重大活动平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数博会期间纳入统计的签约项目有11个;对2016年上半年招商计划进行安排,组织开展小分队招商约50余次,邀请接待企业到访考察近300次,共计洽谈对接企业40余家。

      贵安综合保税区

      2016年上半年,完成综保区一期工程建设,包括10个单体工程及相关的7条市政道路(含管网),围网、绿地、广场、水系、路灯等景观工程;基本完成二期工程建设,主要为6栋单体建筑,总建筑面积19.8万平方米;启动三期工程建设,贵安综合保税区总体项目投资732628.28万元,2016年计划投资200000万元,预计在2018年完成总体项目建设。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基础建设与项目引进同步开展。截至今年6月,综保区拟入区项目20个,其中加工贸易类项目10个;国际贸易、保税物流、供应链服务、跨境电商等服务类10个,协议投资20亿元人民币;完成营业额约5亿元人民币;吸纳用工人数约3200人。

      贵安综合保税区作为贵安新区发展服务贸易创新五大集聚区之一,主动与海关、检验检疫、国税、金融、物流等相关部门及领域进行对接,与贵安新区经济发展局共同着手拟写贵安新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方案,申报国家级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并获得国务院批复。

      实现封关运行,发展进出口贸易。实现了“当年获批、当年建成、当年验收”的工作目标,已于2016年3月30日封关运作,现已产生进出口业绩。截至2016年6月30日,驻区海关共审核贵安综保区(代码8306)各类报关单、备案清单118票,货值1088万美元,其中一线进出境货值712.3万美元;区内企业注册登记12家,区外注册登记企业14家。

      贵阳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孟生态工业园奇瑞汽车万达客车生产线现场 陈慧 摄

      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完成111.8亿元,同比增长8.05%,为全年目标任务的48.18%。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14.66亿元,为全年目标任务的43.18%。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预计完成177.1亿元,同比增长14.03%。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完成5182万美元,同比增长19.28%。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逐步实现由低端加工制造为主向高端制造、智能制造转变,由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转变。重点打造“国家大数据安全靶场”,企业正在逐步入驻大数据安全产业园,元心科技、爱立示、网泰等大数据骨干企业核心技术加快发展。上半年,预计完成以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140亿元,为全年目标任务的50%。

      全面深化“京筑合作”,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及北上广深等区域,先后30余次前往北京、上海、青岛等地拜访航天二院、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等40余家大数据企业,对接项目43个。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支撑体系,重点围绕“3+1”主导产业中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强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和新产品开发,实施区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

      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

     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晴集团,产业涵盖光电科技、生物健康工程、轻航科技等领域,产品主要销往中东国家  芦晓娟 摄

      今年上半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000万元以上)119.82亿元,同比增长9.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0万元以上)47.51亿元,同比增长1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0万元以上)46.11亿元,同比增长24.8%;财政总收入完成30.13亿元,同比增长3.96%;引进省外实际到位资金73.8亿元,引进外资6174万美元,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478万美元,同比增长8.3%。

      坚持以高坪园区为主战场,共实施“园区突破年”项目46个,完成投资39.6亿元。高坪园区三纵六横9条路网建设项目有序推进,总长约32.4公里,目前已完成投资13.18亿元。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园区突破的发力点,立足“金篮子”要装“金鸡蛋”,集中全力打一场招商引资翻身仗。先后到韩国及北上广深等10多个地区开展招商活动,微软(中国)、中车城市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等国内外28家企业赴该区考察,成功举办“新汇川·芯智造”智能终端国际招商推介会。上半年,全区共引进省外项目38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3.8亿元。

      与上海临港集团达成共识,临港集团将依托上海自贸区、长江口岸、保税港等开放平台,全力帮助遵义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借船出海,融入长江经济带,助推该区成为遵义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战略引擎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

      遵义综合保税区(筹)

      今年上半年,遵义综合保税区(筹)完成工业总产值87.59亿元,同比增长313.7%。

      按照遵义综保区(筹)“抓龙头、建集群、强配套”的产业目标,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工作思路,上半年园区已实现企业签约32家。截至6月,共有智能终端产业链企业5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

      在环境建设上抢抓项目进度,已完成标准厂房建设86.3万平方米,在建标准厂房110.7平方米。园区内水、电、路、通讯、人才公寓、商业街区、学校等措施配套完成,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侠坚实硬件基础。与此同时该保税区按照“政府引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利用市场化运营资源优势,推行公司管理体系扁平化运作模式,探索园区市场化运营管理模式,利用平台公司下专业化分工运营管理子公司,完成园区产业发展、基金管理、项目建设、投资融资、园林绿化、资产管理等任务。今年园区新增工业企业42家,新增产业就业人数5400人,产业就业人数达到1.06万人。

      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

    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规划展示馆  陈慧 摄

      今年上半年,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围绕年初目标任务和“双过半”的要求,盯目标抓落实,找问题出方法,沿时间赶进度,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经济发展稳中有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03亿元,同比增长123.52%。工业总产值(2000万口径)完成78.78亿元,同比增长29.25%;工业增加值(2000万口径)完成20.19亿元,同比增长39.18%。

      2016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任务为110亿,上半年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00亿元,占全年任务的91%。成功引进世界500强正威集团、砂之船奥特莱斯、多彩贵州海洋馆、中铁通号、中国文化(出版广电)项目(英文名CCDI)、水木动画、顺丰速运、平安电商、富士康、普洛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特别是正威西南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运营半年时间实现交易额50亿元;北航与双龙共同创建“双龙贵州互联网+产业中心”,共同发起设立2亿元航软基金,目前大数据生产中心、职圈、美ONE等11个项目已获投资并入驻孵化基地。

      按照实体化、市场化和借用还一体模式,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组建成立了5家全资子公司和5家二级全资子公司,资产规模达1028亿元。与省内外近20家金融机构签订融资框架协议约700亿元,其中到位资金62.5亿元,合同和协议550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