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守住拒绝破坏和污染底线,走绿色化发展的新路子
作为新区创新发展模式、引领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的重大标志之一,贵安新区从130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一。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启动,预计三年内新区将实施完成8大类67项配套工程,成为国家新型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样本。
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的理念,新区规划构建了“五区为底、八廊通联、山城相嵌、景观通贯”的生态绿地系统,启动实施一大批绿色环境建设重大工程。
率先推进生态砂基透水及雨水收集系统建设;
率先将燃气管道、雨污水管道、220Kv以下电力线等纳入管廊系统;
率先推进自来水、中水、直饮水“三管进户”;
规划建设国内规模最大的绿道慢行系统;
按照国内污水处理排放最高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厂;
今年年底前全部搬迁完成直管区内136个有污染、工艺落后的企业,关闭破坏生态环境的26个砂场;
明年全部完成农村3.2万户煤改气工程和淘汰燃煤锅炉……
坚持“生态优先”,“先环境、后开发”的发展理念,贵安新区围绕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实施低冲击开发模式,让绿色化全方位融入“四化”,探索建立最安全的生态制度、发展最绿色的生态产业、构筑最可靠的生态屏障、弘扬最健康的生态文化。
大开发大建设没有对新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反而全面改善和提升了生态环境保护水平——这不仅是贵安新区在后发赶超中给予大家的惊喜,更体现了新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历史担当和作为,实现开发前后自然资产总量不减反增、污染负荷总量不增反降、生态环境主要指标全面优于开发前指标。
绿,是贵安新区从设立之初以来对“生态环保”理念的执着追求。
编制“绿色规划”,坚持“道法自然”、“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坚持产城景文互动融合,坚持不“摊大饼”、只“蒸小笼”,科学划定并严格实施6个保护红线区与城镇开发边界及强度,建设“感性的自然、理性的城市”。
建设“绿色设施”,新区立足“现代、低碳、智慧、高效”,高标准推进交通、环保、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绿色环境”,启动实施“绿色贵安三年会战”、“五区八廊百园”、“十河百湖千塘”等园林绿化、生态水系工程,加快从绿色本底到多彩绚烂提升。
创新“绿色制度”,新区启动了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并配套出台了生态环境负面清单等“1+9”制度,当前围绕“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资本化、生态资本产业化”,正加快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政绩考核制度等系列制度机制和实施“生态文明云工程”,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