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村村合抱的大树随处可见。
大坝洋组山上有数百株古茶树。
古银杏树三人才能合围。
古银杏树年年都结果。
这株杜鹃花已有近千年树龄。
杜鹃花树根部长出翠绿的植物。
树藤缠绕。
古银杏树已有800多年树龄。
贵安新区马场镇四村村大坝洋组,森林覆盖率达80%。这里有一株800多年树龄的古银杏树,至今枝繁叶茂,年年挂果;有一株近千年树龄的杜鹃花,年年繁花似锦;还有几百株古茶树,生长在林间各处,数百年来沐浴着阳光雨露,蓬勃生长。
树与树、树与林、人与树、树与村庄,相护相生,一起述说着四村人的和谐人生。
古银杏 树龄800多年
熟悉四村村的人都知道该村形状狭长,两边是山,中间是良田,村中的房屋顺着山间田边坐落,新修的花安高速将村子一分为二。车辆在村中狭窄的水泥路上拐上几道弯,钻过高速路桥,再爬几个坡,才能到达大坝洋组。
山林绕村,树木环屋,一走进大坝洋组,只见整个寨子都被绿叶掩映着,房前屋后都是高大的树木。原本下着雨的天空到了这个组,也小了很多,只因雨水被树叶挡住。
周边的人都知道四村多树,而且多古树。顺着一条新修的水泥路继续往上走,在树林的深处一沟渠旁,有一株古银杏树,根系发达,枝叶繁茂,至今生命力强盛。
据大坝洋组村支书陶勇介绍,经过相关专家鉴定,这株银杏树的树龄约有800多年。
这株银杏树需3个成年人才能合围抱住,树杆笔直,高达十几米。为了保护古树,银杏树周边已修水泥护栏将其围了起来。
古银杏树右侧有一棵朴树,与其为邻,直径也有几十厘米,左侧有一根藤蔓与树缠绕在一起,直至树梢。古银杏树的根系非常发达,露出地面,粗壮的根系有碗口粗。
时下正是银杏结果的时节,记者看到,古银杏树枝繁叶茂,绿叶遮天。在绿叶之间,一颗颗如一元硬币大小的银杏果结得密密麻麻。刚下过一场雨,阳光透过树林照射下来,这些还挂着水珠的银杏在阳光中闪闪发光。
村民们说,这株古银杏树每年都要结果,而且结得还很多,一年下来果实约3000多斤。前几年还有人专门来承包这棵树,一到银杏成熟时就来采摘,每年都能采上一小农用车。
这几年没人承包了,村民们就没有打理,让其自然生长。银杏成熟时,也没有村民去采摘,都是任其自然掉落后,大家自发去捡。谁家捡多谁家捡少都无所谓,大家乐得高兴。
“村民从来都不计较这些,谁有时间谁就去捡,都是大自然给的。”大坝洋组村民魏诗胜说,捡回家的银杏也没人拿去卖,都是拿来炒着吃。可能是古树的原因,古银杏树结的银杏味道独特,吃起来糯糯的,非常香,外面卖的味道都比不上。
“这株银杏树雌雄同株,不然怎么会结出果实。”魏诗胜说,银杏树周围都是其它树木,5公里内只有这一株银杏树,却每年都结果,原因就是原本是两株,时间久了长到一起,雌雄同株。
顺着村民们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在该树树干部分确实像是由两株合长而成。
关于这株古银杏树,寨子里还有不少的传说,村民们视其为护寨树,每逢大小节日,就会前往祭拜,祈祷树神保佑村民顺利平安。
千年杜鹃 花期依旧
如果说古银杏树是四村的树王,那山另一边的一株杜鹃花就堪称四村的花王了。
在陶勇的带领下,记者翻过茂密的山林,穿过长满野草的荒地后,在山的另一片空地上,远远地看到村民们口中所说的花王——杜鹃花树,斜斜地长在那里,与周围的树木形成鲜明对比。
“去过百里杜鹃的人都知道那里是杜鹃花的王国,但那里恐怕没有一株杜鹃花比这株古老。”村民莫正会笑道。
粗粗的树干、发黑色的老皮,杜鹃花王向人们诉说着它久远的历史,而树枝上已枯死的花瓣又向人们展示着它不久前曾开出娇艳的花朵,生命力旺盛。
莫正会告诉记者,这株杜鹃花树龄经专家鉴定,已有近千年。每年开花时节,它都会开出娇艳的花朵,且花朵有碗口那么大,非常好看,花期要持续一个多月。
对这株老杜鹃花,村民尤其爱惜,小心翼翼地看护着。
莫正会说,2008年之前,村里山上的杜鹃花还非常多,可惜当年一场大火从邻县烧过来,烧了四村三分之一的山林,很多树木都被烧死,杜鹃花也没逃过劫难。这株杜鹃花树是当时村民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它的周围挖出一条隔离带,并用身体围在它的周围挡着火势,才将其救了下来。尽管这样,当时其树枝还是被烧焦过,能存活下来实属不易。
爱树护树 蔚然成风
如今村里像对待两个宝贝一样对待这两株古树,还专门修路通到树下,修筑护栏保护,贴上标志警示人们不要乱砍、攀爬古树。
大坝洋组人口不多,共有32户140余人,汉族、布依族、苗族杂居。村子不大,却有五六个姓氏,村民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爱树护树。
“所有的村民从不乱砍一棵树,哪怕再穷也不会打卖树的主意。”村民刘文浦说,大坝洋组多树,除了两株“树王”之外,村周边还有几百株古茶树以及无数合抱大小的树木。如果卖树的话挣钱最快,但这里村民的收入却是全村最少的,因为树木多,光照少,影响庄稼生长,收成自然受影响。村民们却宁可少收点,也不会随便砍树,更别说卖树了。曾经有人出上千万元买那两株古树,均被村民们毫不犹豫地回绝了。
村民们家里生活再困难,宁愿找人借钱想其它法子,也不会卖树挣钱。
这一习惯的养成,还得从五十年代寨子里的村规民约说起。
由于四村村不仅森林覆盖率高,还是林场,因此村里那时起就定有村规民约,规定村民不得乱砍乱伐,村民们一直遵守着这些规定直至今日。
“其实这些村规民约的内容具体是什么,大家都不太清楚,违规了要怎么处罚也没有具体定,因为大家从来就没违规过。”刘文浦说,村民们自发形成了一种保护树木的好习惯。
贵安新区成立以来,一直重视生态保护,村民们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坝洋组树与树、树与人、树与村庄之间已相护相生,融为一体。
四村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大坝洋组因保护生态成绩突出,今年获得马场镇“生态保护突出贡献单位”称号。村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着脚下这片土地,保护着大家共同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