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位于贵安新区东部,紧邻贵阳市花溪区。东至花溪区斗篷山脉,南至花溪区燕楼乡,西至马场科技新城,北至天河潭新城组团和花溪水库。本控规详细规划的编制面积是:63.46 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约31平方公里。
二、 现状概况
花溪大学城一期二期已集聚十余所高校、近十万师生,初步形成规模,其余用地以农林用地为主,其余为水域、村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内有多条城市道路已建成,拟近期建设平安大道、松柏西环和松柏北环,其次为博士路和硕士路。规划区地形南高北低,高差较大,山头分布十分密集,大山小山连绵。规划区的现状水系中,面状水体以松柏山水库、摆牛湖水库为主,线状水域水面宽度大都较窄,包括思雅河、翁岗河、小黄马河、引水渠等。规划范围有城际铁路由东西向穿越大学城中部,上位规划两个站点。
三、 规划内容
1. 发展目标与定位
花溪大学城的发展定位为:人才高地、科创基地、生态园地。主要功能包括教育培训、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和健康旅游。
2. 规划空间结构
本规划空间结构为“一脉两谷,一芯三片”。一脉指松柏山脉(松柏水库生态涵养区)。两谷指思雅河文化创意谷和瓮岗河科技创新谷。一芯主要指高校聚集核心区。三片指北部综合服务片区,党武文创旅游片区和金牛湖科学城片区。
3. 土地利用规划
通过定位研究,大学园区和科技园区和其它城市功能区呈现混合拼贴状更有利于城市的多元活力和可持续发展,以即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发展,同时在地块层面上,也建议用地的混合使用,以实现多维度的产城融合模式。
4. 道路交通规划
规划范围内主干路结构为“五横三纵”。“五横”分别是松柏北路、甲秀南路、思孟路、思杨路、中心大道;“三纵”分别是松柏西环线、思雅路、花燕路。此外,对于规划区内既有大学城集聚片区,现状支路网密度严重不足,内部路网通行力较差。本次规划梳理大学聚集区路网,打开学校内部道路,以构建大学聚集区巷道路网微循环系统,达到改善交通环境、缓解干路的交通压力和减少交通拥堵的目的。
5. 配套设施规划
(1) 区级设施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行政办公用地1处,为独立用地。
教育科研设施:包括12所高等院校、1所完全中学,3所中学,10所小学,均为独立用地。
文化体育设施:包括2处社区活动场地、2处城市文化设施,均为独立用地。
医疗卫生设施:包括1处三甲医院,2处综合医院,均为独立用地。
社区服务设施:居住区级服务中心3处,小区级服务中心7处,均独立占地。
文物古迹设施:未定级文物1处,独立用地。
(2)居住区及居住小区级设施
教育科研设施:27所幼儿园。
医疗卫生设施:包括4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文化体育设施:包括5处文化活动中心、7处文化活动站、5处居民健身设施,均为非独立用地。
社区服务设施:包括老年人服务中心5处、老年人活动中心8处、社区服务中心5处、社区服务站8处、社区警务室5处,均为非独立用地。
商业服务设施:包括3处菜市场,5处综合超市均为非独立用地。
(3)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给水设施:规划保留花溪南部水厂,规划新建党武水厂。
污水设施:辖区内不设污水处理厂,规划与花溪区共享污水处理设施2座,均为独立用地。
供电设施:规划保留220千伏党武变电站;规划新建220千伏大学城变电站。规划新建思丫、松柏、学一、翁岗、摆牛5座110千伏变电站。
通信设施:规划新建大学城邮政支局。规划设置10座邮政所,为非独立用地。
燃气设施:与花溪区共享白腊冲高中压调压站,与中心区共享磊庄高中压调压站;规划5座汽车加油加气站。
综合管廊设施:规划新建综合管廊控制中心1处。
消防设施:规划新建一级消防站3座;规划新建贵州省消防应急救援中心及物资储配站1座。
6. 建设开发控制
本规划将规划片区划分为标准分区、管理单元、街坊、地块四个层次。以主干道路、自然山体和水系为界,形成11个标准分区;每个标准分区结合区域板块功能及自然、道路边界划分为多个管理单元,管理单元以主次干路为界划分为若干街坊;每个街坊内按不同权属和用地性质划分为若干个地块。管理单元编号不纳入用地编码,采用“标准分区编号-街坊编号-地块编号”三级编码方式,标准分区编号采用“H+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街坊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地块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附图:1、用地布局规划图.jpg
7、单元图则.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