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种的40亩辣椒卖不去怎么办? 自认倒霉,任其坏在地里,还是低价卖了,保点本钱?
“那哪能行!成立公司进行深加工,升值再卖!”魏明明说。
魏明明是贵安新区马场镇鱼雅村村民。今年7月,他联合村里几个“志同道合”的村民,注册成立了一家专门以辣椒深加工为主的食品公司,名为贵州黔香园食品有限公司。
“公司一边生产一边摸索,到现在已经生产出糟辣椒、花生油辣椒、芝麻油辣椒、蒜香肉沫油辣椒7种产品。”魏明明介绍,仅瓶装辣椒油,目前,该公司已生产上万瓶,糟辣椒近三万斤。
不仅如此,今年8月,魏明明还携带该公司产品参加了2019年贵州·遵义辣椒博览会。过硬的品质赢得好口碑不说,该公司的产品还被遵义湄潭一辣椒经销商看中,希望一次订购50吨糟辣椒。
“只可惜目前我们还提供不了这么大的产量,而且品牌标识还没弄好,没有正式上市销售,所以这个大单没接。”魏明明说,不过这给了他们巨大的自信和鼓舞。
众所周知,在盛产辣椒的贵州,辣椒食品市场竞争激烈。贵州黔香园食品有限公司刚出道就受关注,这究竟是一家怎样的食品公司呢?
10月28日,刚下过小雨的深秋,显得有些阴冷。在魏明明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该公司一探究竟。
创业不容易,更何况,是几个勇于“吃螃蟹”的村民。
在魏明明的介绍下,记者看到,其实所谓的公司,只是租来的一套90多平方米的民居和新搭建的100平方米左右的活动板房。外面是宽敞的院坝,摆放着一些辣椒加工的机器。
推开活动板房写有“生产加工重地”字样的玻璃门进去,干净整洁的绿色地皮上,整整齐齐摆放着上千件已经制好可以售卖的辣椒瓶装食品。
再往里间走去,只见几位身着“贵州黔香园食品”字样工作制服的中年妇女正在切刚买来的牛肉,为制作特色孜然牛肉辣椒油作准备。在她们旁边,是两口洗净的大铁锅,那是专门用来炒辣椒用的。
在“生产加工重地”的右侧房间,是窗明几净的办公室。面积不大,公司框架展板、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领导关怀墙,甚至还有精巧的产品展示柜。
“我们这里的辣椒一直都很有名,虽然都是散户,但种的村民多,全村差不多有三四百亩。”魏明明告诉记者,鱼雅村地处马场镇东南部,该村往西大片土地,向来盛产优质辣椒。在当地,都以邻村林卡村为名,统称为“林卡辣椒”。
“林卡辣椒的特色就是色泽鲜红、肉厚籽少、光滑圆润、香辣共存,是提炼红油加工辣椒制品的优质原料,所以,在贵州辣椒产业有很高知名度。”魏明明说,遗憾的是,苦于周围都没有辣椒加工厂,大家都是辛苦种了,低价卖给收购商。收购商收了,又高价卖出去。
去年,魏明明家栽种了40亩辣椒,原本可以卖些钱,却因各种原因,居然没卖出去。凭借敏锐的市场观察力,他萌生了找合伙人办厂进行辣椒生加工的想法,贵州黔香园食品有限公司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公司投产后,我们坚持做精做细,走特色,在品质上下功夫,油、肉、蒜、花生、芝麻等辅料,都坚持用优质的,保证品质。”魏明明说,正因为如此,不管是在辣博会上还是当地,凡是吃过该公司生产的辣椒产品的消费者,都很认可。
“现在有了我们自己的辣椒加工公司,周围的村民再也不用担心辣椒种了卖不出去。”看着一瓶瓶包装完好的辣椒油,魏明明自豪地说道。
“周围村民主动上门卖辣椒不说,他们还主动上门来找事做。”当天村里没事,来帮忙的鱼雅村妇联主席冯兴芬骄傲地告诉记者,自从贵州黔香园食品有限公司投产以来,给当地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目前,该公司长期工人有10人,其中贫困户劳动力3人。
由于是纯手工制作,不管是制作糟辣椒还是精制辣椒油,在制作过程中,都需要手工脱辣椒蒂及剥蒜皮等,需要大量人手。这为当地上了年纪又不能外出务工的妇女、老人提供了挣钱的机会。
“有的老人,一天脱辣椒蒂就能挣七八十块钱!”冯兴芬笑着说。
采访结束时,魏明明自信地告诉记者,面对巨大的市场,贵州黔香园食品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新兴的公司,挑战无疑是巨大的。但他坚信,只要坚持创新,提供优质产品,做深做细,公司一定能做成国内知名的辣椒食品品牌,让黔香园辣椒遍布全国各地,把美味送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