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贵安动态

    高科技“振翅”助飞脱贫梦

     字号:[ ]  [我要打印][关闭] 视力保护色:

      “在贵州师范大学黄凯丰教授的指点下,在同一块田地上种苦荞,投入同样的肥料、劳力,产出比往年高出30%,加工成苦荞籽粒茶后,每亩净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在毕节市赫章县达依乡海嘎村,当地贫困村民切实尝到了科技扶贫带来的甜头。

      脱贫攻坚,贵州是主战场。但现有农业技术已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基层农技人员知识老化,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病虫害防治缺乏了解……都已成为制约我省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此,省委、省政府组织开展了“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行动”,在这场“服务‘三农’行动”中,来自贵州师范大学荞麦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的黄凯丰教授走出实验室来到田间地头,应用多年研究的科学技术,为脱贫攻坚插上“科技翅膀”。

      播种“脱贫种子”

      达依乡海嘎村属于典型的深度贫困村,人口贫困面大,产业结构单一,增收困难。去年,黄凯丰应邀对当地进行调查。通过取样并测定当地土壤性质、了解当地气候等,黄凯丰发现,海嘎村非常适合苦荞的种植。

      “苦荞适宜于生长在海拔23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海嘎村很适合荞麦种植。”黄凯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苦荞是一种极富保健功能的粮食作物,未来海嘎村发展苦荞产业前景无限。

      2017年8月,黄凯丰团队为该村提供1000公斤优质苦荞种子,并全程指导荞麦的高产栽培,种植规模达500余亩。

      海嘎村村民余跃进种了约20亩苦荞,“往年苦荞产量只有120公斤/亩,在黄教授的指导下,去年亩产量高达190公斤,一年还可以种两季。”余跃进介绍,这些苦荞加工成苦荞籽粒茶后,每公斤售价25元以上,每亩净收入比往年增收2000元以上。

      在黄凯丰团队的牵线搭桥下,海嘎村还与从事荞麦产品经营的贵州谋康粗粮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供销合同,确保该村苦荞产品销售无忧。据不完全统计,在黄凯丰团队的帮助下,该村百余名村民年收入从之前不足3000元增加到8000元以上。

      传授“致富技术”

      2017年,黄凯丰成为贵阳市白云区“三农”专家科技团一员,服务于贵州省红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开展科技扶贫工作。

      通过深入调研,黄凯丰将其科研成果——《水生蔬菜节水栽培技术》在该合作社进行示范推广。

      “该技术不仅突破了水生蔬菜必须在水田种植的限制,实现了‘水——旱轮作’的种植模式,还具有节水、周期短、见效快等优点,可有效治理我省保护地蔬菜日益严重的土壤连作障碍问题。”黄凯丰介绍,节水型水芹在大棚内生长速度快,一次种植多茬采收,产量可达到15000公斤/亩,按国内几大批发市场的平均价格4元/公斤计算,亩产值可达6万元。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度,《水生蔬菜的节水栽培技术》在贵州省红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进行了示范推广后,当地100多人次受益,其中种植户陈义秀年收入从之前不足4000元增加到1.5万元。

      此外,黄凯丰团队还结合贵州各地贫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了《贵州省苦荞高产栽培技术》。2017年,该技术在纳雍示范推广了3.8万亩,平均亩产182.6公斤,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5.06%;在威宁示范推广了4.2万亩,平均亩产191.8公斤,比当地对照品种增产15.13%。

      总结“扶贫经验”

      从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让黄凯丰10余年潜心研究的科研成果有了用武之地;从田间地头回到实验室,深入基层一线的实践经验又让其科学研究成为“有源之水”。

      2013年,黄凯丰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荞麦栽培生理领域的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14年其获批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课题是我国荞麦研究领域的首个973计划项目。截至2017年底,黄凯丰获批荞麦栽培生理方向的国家级项目累计4项。

      与此同时,黄凯丰在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在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担任贵州省“万名农业专家服务‘三农’活动”的科技特派员期间,黄凯丰将《不同移栽密度对水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不同氮磷钾肥料处理对苦荞籽粒充实度及产量的影响》《喷施外源激素对苦荞籽粒产量和黄酮含量的影响》等30多篇论文及《一种提高甜荞产量的栽培方法》等4件国家发明专利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扶贫中。

      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科技扶贫过程中,黄凯丰发现苦荞种植过程中的连作障碍严重、苦荞的充实度较低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苦荞的高产。针对这些在田间地头发现的新问题,黄凯丰回到实验室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系统研究,并取得累累硕果。截至目前,其研究成果已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收录2篇,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3件。这些“接地气”的科技成果,进一步回归田间地头,必将成为帮助当地贫困村寨脱贫攻坚的“科技利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