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综合执法局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紧盯户退出、村摘帽标准,认真践行“五步工作法”,集中力量深入结对帮扶的马场镇新院村扎实开展精准扶贫,有效推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脱贫。
一、强化政策设计,严把工作质量关
多次召开局党组会研究部署驻村帮扶工作,不断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帮扶工作顺利开展。一是精准帮扶思路。深入新院村走访调研,与村支两委及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开展座谈磋商,认真分析研判制约村经济发展形势,研究制定解决措施,初步制定了“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产业,争取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发展庭院经济提升群众收入,特殊时期加大维稳力度”的工作思路,确保帮扶工作路径清晰、方向明确。二是精准选派干部。从单位委派政治过硬、责任心强的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到位后及时熟悉村情民情,学习扶贫政策,掌握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等情况,迅速进入工作角色,稳步开展各项工作。二是精准结对帮扶。严格落实“5321”包保政策,26名干部共结对帮扶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加强干部结对帮扶力度,要求包户干部定期开展走访,进村入户了解实际情况,为群众发放联系卡,认真细致地搞好调查摸底,及时掌握贫困户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确保帮扶措施及时有效。
二、强化工作部署,咬住政策落实关
今年以来,向结对帮扶村共计投入脱贫攻坚资金11.72万元,慰问贫困户物资总计价值8万余元。一是改善基础设施。经过实地走访调研,发现新院村朱朝堡组古井旁及二湾河组篮球场存在安全隐患,已出资1.72万元在隐患点安装安全护栏,下一步还将为二湾河组修建篮球场护网。二是帮助发展产业。为新院村康牛合作社种草养牛项目提供帮扶资金10万元,实施项目整体帮扶,帮助村民增收致富,项目今年预计实现收入可达25万元。三是引导农户增收。根据“因地制宜,因才施策”的原则,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发展思路,引导试点农户发展“4个2”庭院经济,即每户农户打造2分菜地或葡萄架、养殖20只家禽、种植20棵果树、畜养2头生猪或2头肉牛,截至目前已引导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既提升了人居环境,又增加了农户收入。四是开展济困慰问。在年初凝冻期间开展“抗凝冻、保民生、送温暖”活动,为1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送去大米、粮油及保暖棉袜等应急物资,共计8万余元。六一儿童节期间,会同大学城管委会、市政园林绿化公司为新院村幼儿园124名小朋友送去彩光笔和画本,献上爱心与祝福。
三、强化干部培训,提升能力素质关
采取多种形式对不同层级的干部群众进行全方位培训,切实提高能力素质,为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一是强化帮扶干部培训学习。积极参加新区扶贫办组织的专题培训班及外出考察学习,委派第一书记参加新区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4次,前往赤水市学习脱贫攻坚先进经验1次,通过发放资料、专家授课、视频教学、现身说法以及现场观摩等方式进行集中培训,确保帮扶干部到村后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二是强化村支两委培训学习。先后组织新院村村支两委相关负责人前往遵义市花茂村及云南省昆明晨农集团考察学习,开拓眼界,增长见识,学习好的经验技术,力争结合实际把好的经验技术落实到新院村扶贫工作中。三是强化党员群众培训学习。充分利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对广大党员群众实行“理论武装、技能包装”,通过开展种植养殖、电商销售、厨艺修理等实用技术培训,在农村中培养出了一批想致富、能致富、会致富的种养殖能手和技能人才,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带动整村贫困群众加强学习,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今年以来共组织培训3次,参训人数80余人次。
四、强化监督检查,紧盯目标责任关
为委派的第一书记制作身份标识牌及干群联系卡,提高身份认同感,增强责任意识,强化社会各界对村第一书记的监督。依托“贵州省数据铁笼”,打造智能移动考勤和线上线下双重考核管理制度,坚决摒弃“一派了之,不管不问”等行为。同时,局党组紧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每月听取工作汇报,及时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对驻村工作进行常态化督查,提出工作要求,帮助解决工作开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助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五、强化追责问责,确保工作成效关
严格按照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工作要求,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严肃纪律要求,实行“一票否决”。由党建督查室对委派的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如发现弄虚作假、虚报谎报数据、不认真开展工作的,及时进行通报批评并召回管理。对督查不在岗、不认真履职尽责、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低的进行通报批评,情况严重的将按有关规定进行追责问责。